第05版:消费

【茶座】流量浪潮中 谁被剧商种了草

  前段时间,不小心刷到一部短剧,片名没记住,但女主加班时嗦鸭脖的样子记忆犹新。次日便鬼使神差地去买了同款,结账时才反应过来——好家伙,这剧的广告植入也太会“拿捏”了。
  近两年,微短剧风潮像一阵龙卷风席卷了短视频平台。从打工人逆袭、霸道总裁到古装穿越,从悬疑到甜宠到搞笑,三分钟一集的快节奏剧情,搭配上头的背景音乐,让人“根本停不下来”。但你发现没?在男女主甜蜜约会、主角绝境逢生的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个产品悄悄“入镜”,从主角手中的奶茶,到手机里突然弹出的App广告,这些植入已经成了微短剧的“隐藏主角”。
  可以说,微短剧的爆火,让广告植入迎来了“第二春”。比如在古装剧里,主角赶路累了掏出一包坚果补充体力,一句“古法秘制,补充元气”的台词,既贴合剧情又自然带货;现代剧里,主角用某款App匹配到真爱,弹幕瞬间飘过“原来这就是脱单神器”……这种“剧情+广告”的深度融合,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被种草。而这一新兴业态背后的关键推手,便是剧商。
  剧商是指以微短剧创作为核心业务,通过策划、制作、发行和运营微短剧来实现商业价值的个人或机构。随着微短剧以其碎片化、强剧情、高互动性等优势迅速崛起,剧商正站在流量与创作的交汇点上,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引发诸多关注与思考。
  对品牌方来说,微短剧就像一座待开发的宝藏。相比传统广告,微短剧成本更低、周期更短,还能精准触达用户群体。比如某美妆品牌在校园题材微短剧中,让女主角用自家粉底液打造“伪素颜”;还有游戏公司定制剧情,让主角在虚拟世界打怪升级时,巧妙露出游戏画面,吸引观众下载试玩……这种“沉浸式带货”,让广告不再是打扰,而是追剧体验的一部分。微短剧的变现手段也多样,除了传统的广告植入和付费会员服务外,还可以通过IP授权、衍生产品开发、电商带货等方式实现盈利。
  剧商作为内容创作者与平台、观众之间的桥梁,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把握,推动微短剧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作品。
  然而,剧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首先,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平台多,观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剧商需要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对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打造独特内容标签提出了极高要求。其次,创作门槛看似低,要做好却极难。要在短小篇幅内构建吸引人的情节、塑造鲜明人物,对创意和编剧能力是巨大考验。同时,与长剧相比,微短剧缺乏完整的故事铺陈和人物成长空间,在表达深度上易受局限。此外,微短剧制作成本虽然较低,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对制作的投入也在增加,盈利模式却不够成熟稳定,收益难保障。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AI、5G等技术的应用和场景的拓展,微短剧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剧商们可以借助技术优势,推出更高质量、更具互动性的微短剧产品。同时,微短剧的跨领域融合发展趋势也为剧商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品牌和剧组合作推出联名款,让观众追剧时就能下单“主角同款”;或者发起互动挑战,鼓励用户用产品模仿剧中名场面……这种双向互动,不仅让观众更有参与感,也让品牌传播从“单向输出”变成了“全民共创”,拓展商业边界,最终创造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总之,在这个“万物皆可微短剧”的时代,产品植入就像一场品牌和观众的“默契游戏”。只要用对了方法,把广告变成有趣的剧情彩蛋,观众不仅不会反感,还会乐在其中。说不定下次追剧时,你又会被某个巧妙的植入“戳中”,开开心心地加入“剁手大军”。毕竟,谁能拒绝在精彩的故事里,偶遇那些实用又有趣的好产品呢?

任志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