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太原市杏花岭区的龙角山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当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禾伴公益承办的“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文明进社区”项目,低碳出游活动“晋风古韵低碳游”在此进行。
活动中,来自太原市杏花岭区绿苑社区和小东门小学的10组家庭乘坐新能源大巴车前往龙角山,通过“徒步净山+生物科普+趣味环保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将“低碳出游”与“环保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社区+学校+志愿者”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实践样本。
清晨8时,省城绿苑社区集结点彩旗飘扬,小东门小学志愿者王诗芸首先向全体参与者发出“少一缕尾气,多一片鸟啼”的环保倡议。在驶向目的地的新能源大巴上,山西生物多样性微讲座成为“移动课堂”——志愿者讲师尹玉英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我省10个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品种,为大家讲解这些物种的趣闻与知识。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物种呢,跟我们山西有很大关系。”尹玉英展示着手里的褐马鸡照片,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在随后的讲解中,他们纷纷惊叹于这只“鸟中大熊猫”的浓褐色羽毛与艳红色脸颊。“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们山西的‘省鸟’,它的尾羽曾被清代官员装饰官帽,如今在我省庞泉沟和芦芽山保护区,大约有19000只褐马鸡生活在这里。”尹玉英用鲜活的生态故事让大家了解了我省省鸟褐马鸡。这样的故事和知识贯穿了整个车程,参与者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在抵达徒步起点后,10组家庭开始了净山之旅。活动中,他们一边徒步,一边清理林中石间丢弃的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同时也拿出纸笔,记录下了南方红豆杉、丝带凤蝶等珍稀物种的踪迹。
“褐马鸡蹲,褐马鸡蹲完黑鹳蹲!”午后的山谷中,“物种速递・山西明星生物蹲”趣味游戏引发阵阵欢笑。参与者们佩戴褐马鸡、华北豹等动物头饰,以家庭为单位传递指令,错误的队伍需分享1个在此前的“移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接下来进行的垃圾分类接力赛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四个分类垃圾桶前,每队需在1分钟内将实物卡片投入正确区域。“塑料瓶是可回收物,电池要放有害垃圾桶。”大家在志愿者的提示下配合默契,最快的队伍准确分类了21个实物卡片。
在最后的低碳传声筒环节中,“骑共享单车去公园”“露营自带餐具”等场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志愿者将“新能源车出行”演绎为“手握方向盘+模仿充电”的动作,让全场捧腹的同时,也让“低碳出游”的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尾声的“时光胶囊”分享会上,大家分享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表示:今天学会了“野餐自带碗筷”“教奶奶用电子门票”“带好水杯,带走垃圾”等环保小妙招。
绿苑社区主任芦德媛参加活动后告诉记者:“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涉及平时衣食住行的环保小游戏,用游戏强化记忆,比单纯说教告诉大家践行环保要有效得多。”
“此次活动创新打造‘文旅+环保’模式,让参与者在晋风古韵中感知生态之美。”活动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出“衣食住行用游”系列社区志愿服务,开发更多沉浸式低碳体验。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