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城的东湖公园过去是一片乱河滩,如今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景区,外地人来这里游玩,必定要去东湖公园逛一圈。东湖公园的环境改善源于当地实施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该工程彻底清理了上游泥沙,铺设了截污管道将城市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打造了湖面面积达1600多亩的生态公园,实现了水环境的显著改善。
近年来,长治市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文化挖掘、水经济建设,打造幸福河湖,绘就人水和谐生态画卷。7月4日,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公告,对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经过全面严格评审,共有10个项目脱颖而出,拟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支持,其中长治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入选,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
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改革,长治系统推动浊漳河、沁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制定了《长治市河湖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日前印发。《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立足长治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一体推进控污、调水、清淤、畅通、添绿、增产,坚持重点突出、系统施治,打造浊漳河、沁河“生态走廊”,做好全市治水兴水大文章。
同时,《方案》还明确了六大项21小项工程任务,包括全面推进流域控污截污、加快推动现代水网建设、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畅通沿河美丽走廊、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各级河长要切实扛牢治水兴水责任,带头履行好河湖长职责,靠前指挥、担当作为,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扎实推动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横向协调配合、纵向协调联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密衔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全市河湖生态修复治理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