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我在新闻现场】浮山县槐埝乡燕村养殖基地:闲置资产改建搞起生态养殖

  • 燕村村民在羊圈改造成的鸡舍内喂养“溜达鸡”。

  •   7月16日清晨6时,浮山县槐埝乡燕村的养殖基地里,鸡舍管理员卫翠云端着饲料盆穿梭于鸡棚间,一群毛色鲜亮的公鸡振翅啄食。这片鸡舍一年多前还是闲置羊舍,如今已经能为村集体稳定增收。
      羊舍的“变身”,缘于村党支部书记姚谦去年的偶然发现。这片羊舍是村集体固定资产,急需盘活。“我们想过养牛或者种蘑菇,但都需要大规模改造,成本较高。有一次我看到有卖鸡苗的,突然想到原来的羊舍本身就具备高床养殖条件,稍加改造就能养鸡,成本优势明显。”姚谦说。
      姚谦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方考察后,将10栋闲置羊舍改造为现代化鸡舍,引入500只肉鸡。“我们把鸡舍设计得非常宽敞,每只鸡都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可以自由活动、觅食,就像在外面溜达一样,所以叫作‘溜达鸡’。”姚谦介绍,“这些鸡的生长周期比普通养殖更长,肉质也更加紧实,口味鲜美。”
      去年中秋节前夕,燕村通过抖音、快手等多个网络平台,将这些“野味十足”的“溜达鸡”推向市场,当年村集体增收4.1万元。
      初战告捷,村“两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发现,“溜达鸡”出栏后,养殖基地每年有4个月的空档,但这4个月气温比较低,小鸡不易存活。考虑到县城里有一家无菌蛋厂家,于是今年引入了无菌蛋鸡。“无菌蛋鸡蛋清清澈、蛋黄饱满,口感嫩滑、无蛋腥味,营养价值和土鸡蛋一样高。”姚谦介绍,“这样一来,补了空档期,让村集体实现全年稳定增收。”
      姚谦算了笔账,500只无菌蛋鸡日耗饲料140元、日产蛋约31斤,按照市场价每斤10元计算,月盈利数千元。三年后产蛋率下降,可作为肉鸡出售,还能收入8500元。
      从闲置羊舍中孵化的“溜达鸡”,到无缝衔接的无菌蛋鸡,燕村依靠生态养殖,打造“肉鸡+蛋鸡”增收双引擎,生动诠释了基层的实践智慧与创新活力,为更多乡村盘活沉睡资产、探索特色产业提供了启示。

      文/图本报记者冯思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