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艾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所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肥沃的黄河滩》,以宏大的叙事跨度、细腻的百年场景、密集的历史事件与鲜活的人物群像,构筑了一部厚重的农村发展史。如今,潜心创作小说的人已不多见,而农村题材的作品更是寥寥。
作品以母亲河奔流不息的意象为脉络,从一个村庄切入,通过文字抨击封建社会的腐朽、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变革,展现两个村庄从贫困到富裕、从分裂到融合的曲折历程。这一过程中,农村基层隐伏的矛盾与斗争,正是支撑中国社会运转、推动其发展的底层动力,堪称一部反映时代变革的力作。
从内容细节上看,作者对农村生活与农耕规律极为熟悉。第十三章中,他将一年四季各类庄稼的种植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既印证其农村生活经历,亦透露出对故乡与童年的深切怀念。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以递进式的叙事展开故事:从韩成根与三位女性的纠葛,到村民眼中的灾祸事件,直至韩秀秀的离世,情节可读性强,叙事逻辑严密。其间穿插的细节(如土匪打劫、韩狗蛋借筛子、生产队杀牛)生动鲜活,令读者过目难忘。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善用语言刻画,辅以事件衬托。段艾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思维广阔,排比句、并列句应用得十分到位,尤其对官僚忽悠百姓的讲话,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普通群众间的对话则朴实调皮,方言运用精准,比喻土里土气却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通过这些描写,人物个性跃然纸上,塑造极为成功。
段艾生笔下的南、北韩村,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到战时农村社会的转型,无不左右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些内容与农民世代尊崇的神灵观、帝王观、因果观有机融合,将一幅鲜活的农村生活图景呈现于读者眼前,堪称一部具有历史纵深的农村社会演变史。
这里想着重谈谈韩茅勺这个人物的塑造。
韩茅勺这一人物起初是典型的“五保户”:父母双亡、衣衫褴褛、浑身污秽,娶妻生子更是奢望。但命运无常,正如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的转机竟源于村长韩狗蛋的丑闻:通过将弱势女性婚配给边缘男性的方式,完成了对乡村权力失范行为的善后处理。
韩茅勺的阶层跃迁轨迹具有典型的社会学意义——从被救济的“五保户”到参与村务决策,最终跻身权力核心。这一看似悖论的身份转换,恰恰印证了乡土社会中“命数有定”的集体无意识。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弧光,既完成了对权力异化机制的祛魅,又保留了传统农耕文明对命运偶然性的敬畏,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