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小店区龙城街道康馨苑社区接居民反映,彩虹街照明设施缺失、部分路灯损坏,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街道工作人员立即展开实地走访,确认问题症结后,第一时间启动“街乡吹哨”机制,“吹”来了多个部门的“主事人”。
“吹哨”,是一项基层治理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小店区按照“街乡吹哨、平台派单、部门办理、结果反馈、评价激励”五步工作法,形成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全面畅通上下联动、条块融合渠道,着力破解基层各类疑难问题。截至7月18日,各街道(乡镇)共计吹哨45次,办结39件,办结率86.67%,6件正在办理中。
社区治理涉及多部门、多层面。让“吹哨”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关键在于分级处理和精准对接。住建部门结合道路规划与居民需求,科学规划路灯点位;城管部门协调施工场地审批、物料运输等事宜;供电部门加急办理用电审批手续,调配专业电工团队铺设线路;社区与物业配合做好居民沟通工作,及时反馈群众意见。一周时间9盏路灯全部安装完成,切实改善了康馨苑社区居民的出行环境,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这只是小店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一个缩影。2024年10月,小店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块,相关部门闻“哨”而动,针对排风机噪音扰民、无证经营、宠物店监管、违规销售等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吹哨报到”工作落地见效。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哨子”首先要吹得响、吹得精准。围绕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公共管理服务、应急事件处置、生态环境保护、治乱拆违整治等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两吹两不吹”(即超出街乡权限、派驻机构难以解决的,可以“吹哨”;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可以“吹哨”;街乡权限内可自行解决、派驻机构可独立完成的,不应“吹哨”;对涉法涉诉涉访涉密等事项,不应“吹哨”)原则,根据事件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设立快捷哨、攻坚哨、应急哨等,确定街道(乡镇)“吹哨”事项范围。
“哨子”不能为吹而吹,更不能增加不必要的流程。区调度平台接到街道(乡镇)“吹哨”事项后,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确定“吹哨”事项为“哨件”,并派送至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同时完善首接负责制度,首次接到区调度平台派单的单位为牵头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涉及多个部门的,在街道(乡镇)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联动处置。
社区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确保“吹哨报到”机制长效运转?小店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定期通报问题,还会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对“哨件”解决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区直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精准“吹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定能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
卢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