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80后”白冰带领团队“驻村”创业——

【奋斗者 正青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红色旅游“热”起来

  • 白冰(左二)指导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报记者张志刚摄

  •   七月的平阳大地,热浪逼人。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苏寨村的革命旧址在骄阳下更显庄重。
      苏寨村是尧都区革命老区重点村,现存东征红军伤员隐蔽地旧址、抗日决死纵队一部驻扎地旧址、抗日二区政府驻扎地旧址、临汾战役后方医院旧址群、红土凹革命烈士墓址群等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共30余处。
      2021年5月,一次偶然机会,白冰来到苏寨村,发现村里的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这些革命旧址、革命遗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发展红色旅游同时能带动村民增收。”在与村干部几番深入沟通后,他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上山驻村“创业”。
      “80后”白冰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大学毕业后个人成立公司,在IT行业创业,牵头组建起一支涵盖多行业的青年企业家创业投资团队。经过大家反复研讨与实地调研,一致认为在苏寨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契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团队开拓了全新业态和增长点。
      起初,白冰早出晚归,“秘密行动”。直至家人察觉,追问之下,他才和盘托出。他多次与父亲促膝长谈,讲述苏寨的发展潜力和自己的蓝图。他还带着父亲进村实地体验,当老人目睹那些亟待修缮的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后,感受到儿子心中炽热的使命感。
      进村伊始,白冰通过走访、沟通,拿出了苏寨红色文化基地规划方案,并提出自己团队出资金、村集体出场地的合作模式。白冰说:“我们要把沉睡的红色资源盘活、用好,走出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很快,他成立了山西苏寨红色文化基地有限公司,与苏寨村“两委”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起市场化运作平台。
      白冰多次组织党史专家、文化学者入村搜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料、实物,带领团队完成了红土凹革命烈士墓址群,抗日决死纵队一部驻扎地旧址,抗日二区政府驻扎地旧址,河东游击队驻地旧址,临汾战役后方医院手术室、住院部、机关驻地、机关会议室、机关食堂等修缮。同时,聘请专业队伍对河东游击队战地医院等3处革命遗址进行复建。
      发展红色旅游,硬件是基础,内容才是灵魂。白冰推出了沉浸式红色文化实景剧《苏寨·回响》《攻坚·回响》《电波·回响》等项目;挖掘收集、活化利用红色资源,高标准建设红色历程纪念馆;因地制宜建设国防教育园区,精心规划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研学课程和体验项目,让苏寨的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热”起来。同时,搭建起农副产品展销平台,为村民们的鲜桃、苹果、樱桃、小米、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铺设销路。如今,已有40余名村民通过务工、演出和销售农产品,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
      苏寨村留守老人多,其中还有20多位解放战争的亲历者。白冰经常带着团队举办活动,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老人们也把白冰当成贴心人,见面打招呼从过去的“上来了”变成“回来了”,还时常送来自己种的瓜果,表示感谢。
      四年下来,白冰团队已累计投入600余万元。2023年11月,白冰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他坚定地说:“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新一代年轻人接续奋斗,我们要扎根苏寨,让这个革命老区重点村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张志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