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为我们着力建设新时代的“人民之城”,推动全省城市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太原地铁2号线、1号线先后开通,太原晋中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以长治、孝义等为代表的全国文明城市,以大同、忻州等为代表的古城建设……便是一个个生动缩影、一幅幅真实写照。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城市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城市工作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既是新要求、也是新任务。
城市,创新为要。进入新阶段,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至关重要。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必须更加注重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进一步凸显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宜居才好。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的发生,制约了城市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城市,“颜值”要好。三晋大地上,一座座美丽城市,铺展出一幅幅蓝绿交织、草木葱茏、生物多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各地要以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为抓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城市,韧性要强。面对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城市风险复杂化叠加新形势,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需要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解决好住安全房、喝放心水、走舒心路、保寒冬暖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城市,文明相伴。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真正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纳入城市工作部署之中。在文化的滋养涵育下,形成与现代化人民城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城市风貌和群众面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城市,加“数”跑、更聪明。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新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手段,通过大数据“察民情”、人工智能“解民忧”,各职能部门协同响应、市区街道上下联动,城市才能实现高效率运转、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直穷绝顶高,始觉天地阔。”全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我们就一定能够着力建设新时代的“人民之城”,开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