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感悟浊漳河古建筑文化

  

申嘉慧

  炎炎夏暑,烈日当头,怀着对历史的虔诚敬仰和对古建文化的炽热追求,按照既定计划,沿着蜿蜒的浊漳河,我踏上了这片古韵流淌的土地。行走在古村深巷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河两岸散落的古建筑群落如同时间的碎片,每一处建筑都在展现着先民的智慧与匠心,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踏入有着“太行空中村”美誉的岳家寨,一股古朴之风扑面而来。这里的石头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板路蜿蜒曲折,石桌、石凳古朴厚重,石磨、石碾静默伫立,这些历经岁月打磨的石头建筑,不仅是村民们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结晶,更像是一部凝固的史书,记录着太行山区的岁月变迁。漫步村中,可以听到抗金英雄岳飞的传说、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村民的生活用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沉淀,使人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走进“天上人间”虹霓村,远远望去,像挂在山崖上的楼阁,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丹青之中。群山如黛,碧水潺潺,翡翠般的虹霓河蜿蜒流淌,两岸绿树成荫,国保古建星罗棋布。在激昂的瀑布与飞溅的水花下,色彩斑斓的彩虹挂在瀑布下方,蔚为壮观。河畔的“清风亭”古色古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清风徐来,送来阵阵“廉”香,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与浸润。
  素有“八宝龙门”之称的龙门寺,宛如一颗镶嵌在太行山中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寺院四周三山环抱、一水萦绕,景色清幽秀丽,龙口吐水、石谷龙门等自然景观与五檀闹槐、菩萨迎宾等人文景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更令人称奇的是,寺内荟萃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个朝代的建筑精品,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活标本”,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称为“九龙戏珠”的大云院,从高处俯瞰,九条支脉好像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大云院三面环山,林木茂密、僻静幽深、景色迷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五代时期寺观壁画,无论男女皆以丰腴富态为美,个个心胸坦荡、气宇轩昂。七宝塔身上那些沧桑斑驳的浮雕熠熠生辉、闪耀光芒,仿佛是时间的笔触将岁月的痕迹描绘得淋漓尽致,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时间的沉淀与厚重。
  在浊漳河流域的古建筑群中徜徉,触摸那些被无数先人抚摸过的石栏,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体温。仰望那些曾经标志性的建筑,似乎能听见低声细语诉说沧桑的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无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这些古建筑究竟与我们有何种关联?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那些建筑细节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古代工匠们创造出了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他们对极致的追求、对完美的执着,正是当代社会所稀缺的精神品质。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我们发明了无数节省时间的工具,却经常忘记时间本身应有的质感与厚度。
  浊漳河每一处幸存的古建筑,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信物,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提醒着我们要继续守望河畔的古建筑,确保这条文化的长河永不干涸。这次对浊漳河古建筑社会实践观察,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还意识到文物保护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保护古建筑,本质上是在保护我们民族的记忆与灵魂,我们当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真正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