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带富乡亲

  8月3日,在运城市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秦晋有色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自动化流水线上,银光流转的铝棒有序穿梭。柴贵斌身着蓝色工装,目光紧随刚下线的银白色铝棒——去年6月投产至今,这座工厂成为他反哺家乡的坚实基础,带动百余乡亲就业,人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
  三年前柴贵斌还辗转于乙炔厂、早餐店与废旧轮胎回收行当之间。从漂泊创业者到家乡产业带头人,柴贵斌的转身并非偶然,是河津市精心实施“梧桐计划”结出的硕果。
  柴贵斌是河津市清涧街道西庄村人,去年以来,河津市“梧桐计划”全面发力,精准绘制“人才地图”,依托县乡村三级在外人员关爱服务中心,强力推介家乡机遇与扶持政策,为有意返乡者提供“政策、资金、场地、项目”全链条服务。清涧街道更创新建立了“主要领导包联+村支书对接+党员服务”机制,对在外人才精准分类建账。
  “河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就近可以使用的铝液,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根’在这里,所以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柴贵斌毅然返乡,从零星加工起步,到稳定租赁场地实现产销一体,2023年,河津市政府又积极搭建平台,为他引荐陕西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成功引来投资,注册成立了山西秦晋有色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铝压延加工项目。柴贵斌成功实现了从“废料回收者”到推动铝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业界新锐的跨越。
  项目落地,考验的是地方服务的真功夫。“从土地审批到水电接入,从手续代办到用工协调,街道工作人员全程‘蹲点式’服务。”柴贵斌感慨道。清涧街道提供的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打通了堵点卡点,推动项目如期建成、顺利投产、快速达效,让创业蓝图在最短时间内化为轰鸣的生产线。
  企业步入正轨,柴贵斌心中那份“让家乡变得更好”的赤子情怀愈发炽热。2023年8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24年在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中,被西庄村列为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以前创业是为了自己过得好,现在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栖息于家乡繁茂的“梧桐”枝头,柴贵斌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空,“低空经济是一片蓝海,今年我们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无人飞行研发公司,正紧锣密鼓计划在家乡河津落地无人机生产组装项目。”
  梧桐已栽,金凤竞栖。随着“梧桐计划”的持续深化,河津正吸引越来越多像柴贵斌这样的优秀人才,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和满腔热忱回归故里,人才回归带动项目回引、资金回流、智力回援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曹文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