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奋斗者 正青春】华阳集团二矿掘进一队队长张良弓:用一丝不苟的规范唤醒沉睡岩层

  7月18日清晨,在阳泉市华阳集团二矿,41岁的掘进一队队长张良弓刚从幽深的井下上来,眼神透着专注。他习惯性地摸了摸怀里那本磨得卷了边的牛皮封面日志。几小时前,他还在151205低位抽采巷深处,带着技术团队一丝不苟地调试新设备的数据参数。这种对细节的较真,是他扎根矿山19年来最平常不过的状态。
  “张队的手套能立在地上!”工友们提起他磨破的17副线手套,眼中满是敬佩。那双掌纹早已深深嵌满煤渣、布满厚茧的“铁掌”,正是他身先士卒的无声勋章。
  5月底的华阳二矿,千米地层之下,15918工作面经历了一场严酷的地质“大考”,巷道深处弥漫着紧张气息。张良弓在此连续驻守138小时,如同岩层中一道坚不可摧的支撑梁,牢牢钉在了最险峻的前线。
  面对T218测点前横亘的全岩断层,张良弓凝神观察,大胆创新,独创出克敌制胜的“阶梯支护法”——将传统矩形断面改为梯形单棚,如同搭积木般逐层谨慎前推。每艰难推进0.5米,他就立刻组织重新测绘岩层应力分布。这个看似笨拙却稳妥的方法,在破碎带中一寸寸为安全掘进开辟着通路。
  张良弓深知,安全大厦的基石在于一丝不苟的规范。为根治“凭手感、靠经验”的顽疾,他将锚杆扭矩、预紧力等关键参数精心转化为直观的色块图表,在巷道交叉口设立醒目的“安全色谱带”。从此,技术规范如同矿道中清晰可见的“红绿灯”,让每位矿工的动作有了可追溯、可量化的明确标尺。这种将严谨刻入骨髓的科学态度,最终结出了硕果:2024年,掘进一队一举创下单日进尺突破10米的矿井纪录。
  “巷道成型质量要经得起岩层挤压的考验,就像年轻人要经得住岁月打磨。”面对今年新上岗的毕业生,张良弓展示的“三件宝”意味深长:老矿工的柳条安全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警示;自编的《支护工艺口诀》,凝结着实用智慧;那把刻着“差之毫厘”的铜尺,更是精准与责任的化身。
  徒弟任豪工装口袋里珍藏着一本被煤油浸透的《掘进设备维修图解》,扉页上张良弓的字迹清晰如昨:“让规范动作长进肌肉记忆里。”这份传承在2025年集团技能大赛上开花结果——徒弟郭振兴斩获掘进机司机比武冠军。颁奖台上,他高举起那把磨秃的卡尺,声音铿锵:“这是张队传给我的‘接力棒’!”
  张良弓的匠心不仅镌刻在岩石之上,更沉淀于厚厚的工作日志中。翻开最早那本泛黄的册子,扉页上工整地写着:“2006年8月12日,今天跟师傅下井,他说‘掘进工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记住了。”这句朴素的箴言,照亮了他19年的井下征途。20多本磨损严重的牛皮封面日志,详实记录了376次设备隐患与218条操作改进,每一笔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安全的执着。
  掘进机的轰鸣再次唤醒沉睡的岩层,张良弓转身走向下一个掌子面,头灯在巷壁上投下坚定而深长的剪影。

本报记者霍雪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