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创新

【新观察】“建起来 强起来 壮起来”

——吕梁市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纪实

  创新平台汇聚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推动有组织科研的关键抓手。2024年以来,吕梁市针对创新平台稀缺、承载能力弱问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手建设创新平台,强化对创新平台绩效考核,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

深挖资源
让更多创新平台“建起来”

  位于吕梁孝义市的山西省多功能镁合金成型技术创新中心,最近以来,科研人员正忙着做高强耐热镁合金、高比能镁电极材料实验。“这是公司首个省级创新平台。我们要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叠加太原理工大学科研和人才优势,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多功能镁合金成型技术创新高地。”山西东义镁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恩耀信心满满地说。该创新中心依托山西东义镁业有限公司,联合太原理工大学建设,旨在突破多功能镁合金材料的应用技术瓶颈。
  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最大优质主焦煤基地、焦化产业基地、氧化铝生产基地和清香型白酒基地。吕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胜坦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创新平台数量少、科研能力不强,导致难以汇聚顶尖科研人才,在承接重大科研项目时力不从心,前沿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也困难重重。”
  “我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支持建设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从2024年开始,吕梁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创新平台培育工作,出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解决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增强创新平台对产业创新的驱动效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及载体建设,对获批(认定)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分别予以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对获批(认定)建设的省级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予以100万元、5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此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分别给予一定奖补。

优化布局
让更多创新平台“强起来”

  创新平台建设中,吕梁坚持创新引领、服务该市“985”重点产业链与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导向鲜明、聚才引智的创新阵地。
  “我们严格按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9条工业产业链、8条特色农业产业链、5条服务业产业链以及千亿产业集群,共建各类创新平台,鼓励其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市科技局平台建设负责人介绍说,创新平台建设申报后,局里采取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台账化落实,“只要符合条件就准许建设,做到了达标即准建、免申即享优惠政策。”2024年以来,吕梁成功获批山西省多功能镁合金成型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白酒生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新认定吕梁市新型光电材料及其器件重点实验室、山西天河云计算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等21个市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吕梁全市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0个,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55家,科技创新的合力不断增强。
  吕梁交城义望铁合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碳锰铁冶炼工艺,并用铁合金冶炼废渣生产无机纤维密度板,近日产品通过建材、环保领域专家权威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正是依托吕梁市液态废渣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利用热能回收、提取有用元素科研成果,去年9月国内首条利用冶金热熔渣制备无机纤维板生产线建设完成,公司跨界进入绿色家居板材新领域。副总经理刘军说:“我们要用好平台,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破解废渣资源化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绿色循环发展水平。”产学研紧密合作,技术创新突破,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上的固废零排放和热能全回收,为企业从传统黑色冶炼向绿色高附加值的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来,吕梁以多元化形式引进行业内专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项目+人才”“平台+人才”等模式,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1人,其中青年人才占比超50%,提升了人才集聚的层次和水平,为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先后走进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机构对接先进科研成果,一个个“吕梁创新”“吕梁智造”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单点突破”向“系统跃升”转变,正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多新动能。

提升能级
让更多创新平台“壮起来”

  省重点科研平台交城拓展区近日挂牌,这标志着交城县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迈出了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此次交城拓展区挂牌,旨在以创新为引领,立足自身独特的产业禀赋,强化产业转型升级载体的支撑与辐射功能,推动高成长性企业与优势支柱产业实现集聚发展,达成全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起“研发在起步区、中试量产在拓展区”的产学研用全链条体系。目前,交城县拥有4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吕梁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6%,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占全市总数10%以上,已然成为吕梁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者和排头兵。正是吕梁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科学引导和管理,引导创新平台建立,开展有组织科研、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帮助该市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能级。
  目前,吕梁科技部门通过实施创新平台托举工程,支持各级创新平台共享实验仪器设备,支持平台化落地产学研合作项目,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中试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支持各类企业利用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利用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采取绩效评价、动态管理等手段,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对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研任务、资金投入、培养引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行业引领示范、经济社会效益、运行管理机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是否给予建设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考虑到科研周期长等因素,每3年为一个绩效评价周期,按创新平台每年绩效分期给予支持。”《措施》规定,对绩效优秀的省、市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按上年度技术成交额给予一定奖励。日前,吕梁市科技局摸底调查全市各类创新平台,将围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进一步明晰各创新平台定位,从而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体系化布局。
  “创新平台既要兴建起来,但不能为建而建,也不能建而不管。要让其强起来、壮起来,发挥汇聚创新资源、推动科研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助力全市科技突围。”李永胜表示,“今年争取在山西省实验室建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个,进一步提升吕梁市创新平台的整体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沈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