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参加铁路工作至今整整二十年了,二十个春秋、二十载寒暑,许多画面早已模糊,但我始终铭记着那段吉普赛人一样的生活。
那是2006年,我从铁路部门一个工务段的养路工区被调到刚刚组建不久的养路机械队。机械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和几名新同事按名单被分到各个班组,然后跟着各自的车长离开。
我的铺位与副车长在同一个格子里。他姓汪,大高个,身高体胖的,一双像“关公”一样的卧蚕目,看起来不怒自威。他虽样貌严肃,却是个性格很好的人,担心我刚来不习惯住上铺,主动把下铺让给我。晚上,汪车长和我谈心,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的工作一年四季走南闯北,绿皮车就是我们的家,而且施工的铁路地段不只是在山西,有时还要去其他省份的铁道线上施工,常常回不了家,你要做好像吉普赛人一样到处‘流浪’的准备。”那时的我还不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满心是对新工作、新生活的憧憬。
元宵节过后,天气逐渐回暖,南方第一缕风吹破风陵渡口冰冻的黄河水面时,我们“流浪”的生活开始了。从此,走走停停的生活,成为我的日常。
记得有一年,三月份刚刚结束侯月铁路施工,我正准备回家休息几天,突然接到命令:全体人员暂停休假,连夜赶赴大秦铁路支援施工。于是,我和同事们踏上了千里征途。整整一个月,我们都在这条承载着国之重托的铁路上度过。从春到夏,我们为大秦铁路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后,又坐着绿皮火车,开赴石太铁路施工,开始了又一段吉普赛人一样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从宁岢铁路昼夜不停赶赴刚刚建成的太原南站参加施工,这是山西第一座高铁站,也是太原未来的高铁枢纽,意义非凡。顾不上仔细欣赏这座充满科技感的车站,我们抓紧时间投入到太原南站的高铁施工中。足足两个月,我们始终奋战在这里,当听到第一趟动车运行成功的消息后,大家非常激动,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又出发赶往北同蒲铁路。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和同事在千里铁道线上到处“流浪”。这样的生活,也许在大多人眼中是寂寞、枯燥的,但对我和我的同事来说,却是浪漫的。当绿皮火车在风雨中载着我们赶赴一个又一个施工现场时,我们这群人看着沿途的麦田、花海,心中欢欣雀跃;看着幽暗的隧道,又是一种别样的充实;遇到名山大川时,我们感受着山河壮阔。有时,我们也会被孤寂包围,尤其是当我们“流浪”到一座山下,抑或是一片戈壁旁,我们会在一个个深夜望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家人。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未出现,工作之余能打发时间的事情少之又少,到了偏僻荒凉之处,与家人通个电话都会成为奢望。记得有一次我们前往一座被群山包围的偏远小站施工,那里人烟稀少,四周空旷而寂静,能让人生出时间静止的错觉。但好在那里夜空中的繁星比城市的闪耀,月亮也似乎更明朗。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坐在夜空下,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家,这时,夜风也会如丝绸一样抚摸我的脸庞、工作服,像亲人的手一样。我常常想,月光和山风一定能把我的思念带回家。
多年后,因为工作变动,我告别了吉普赛人一样的“流浪”生活,调往新的岗位。现在,我所在的铁路部门机械化普及早已进入“快车道”,单位不断采购新型车辆,去年还购入了一列崭新的生活车,车内安装了很多新设备,还增加了娱乐室、阅读室、健身房,让职工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看着一张张充满阳光的新面孔走上这列车辆,开始一种别样的工作和生活,在千里铁道线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我的心中充满自豪,因为吉普赛人一样的“流浪”生活,保证了千里大动脉的安全,保证了万千旅客出行的舒适和顺畅。
王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