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太阳代表我的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太阳代表我的心。
  当乔忠延站在尧庙广运殿,以这样滚烫的告白回应心中对帝尧的敬慕,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份个人情感的袒露,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乔忠延的人生与尧文化紧紧交织。年少时,在伊村,耳熟能详的尧王传说让他对尧文化有了懵懂的感知;工作后,他不再局限于收集街谈巷议的传说,而是通过史料查考尧王作为,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工作之余,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本接一本的文学作品;如今年过七旬,还日日录制短视频讲尧文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尧文化,他不遗余力。累吗?自然是累的。不过他说,累并快乐着,快乐可以化解劳累。
  循着乔忠延的心灵轨迹,我们似乎读懂了一位文化守望者的赤诚热心,也或许能更清晰地看见: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密码,如何在代代相传中,照亮前行之路。

——编者

  天热,天真热。在尧庙拍摄《尧文化天天见》的短视频,尽管站在树荫里,可体内的发动机一转,全身无处不燥热。拍一拍,歇一歇,走进广运殿拜一拜贤明的帝尧,或许是宽阔的大殿凉爽,或许是圣君加持能量,顿时肌肤生凉、头脑清爽。
  抬头仰望帝尧,耳边似乎传来天籁之音:我问你爱我有多深?这问题好回答,有歌唱道:“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决不能这样回答。天上那一轮皎皎皓月每个夜晚都能看见吗?不能,每逢农历十五,月亮美出了月圆花好的佳境。可是到了初一呢,再好的花朵花色,也无法承受明月的光泽。月亮时圆时扁,咋能代表我敬慕帝尧的赤诚热心呢!
  那什么代表我的心?太阳代表我的心!只要天上出太阳,太阳就是圆的,绝不会忽圆忽扁。我觉得我敬慕帝尧的深情,只有太阳那始终如一地坚守才能对应。这情结何来?既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密码,也有后天摄入的文化营养。
  1998年一场大火焚烧了尧庙广运殿,看着碎砖瓦砾遍布的废墟,民众无不怨叹。尽快修复,刻不容缓。然而,当时财政紧缺,拿不出资金,我提议动员民众力量修复尧庙,并且临危受命走上修复尧庙的前线。一经动员,我才知道尧都人对帝尧充满了敬仰,充满了厚爱。人人尽心尽力,迅速掀起慷慨捐助的热浪。几十里外的老先生赶着毛驴车,送来了新收打的麦子;在街头劳务市场打工的农民来到现场,掏出7元钱说:“今天挣了10元,吃了一碗面,剩余的全捐了”……如此涓涓细流成江河,不仅广运殿修复了,而且破败的寝宫、宫门和早已倒塌的仪门也修复了。废墟中的尧庙重生了,旅游启动了,每日拜谒者摩肩接踵。
  尧都地灵人杰、贤达甚多,为何我会率先向领导提交修复尧庙的建议?现在想来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密码驱动着我的情感。我出生在城居村,儿时走动最多的村庄是伊村。伊村和我们村相距不算远,仅仅七八里路。但是一条汾河横在两村之间,只要不是数九寒冬,洪浪每天都在奔流翻滚,两岸人来往只能“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为啥坐船在风浪里危险地颠簸,我还会频繁奔波?因为,伊村是我奶奶的娘家,她回去时常常带着我。奶奶去探望她年迈的老娘是人生的必修课,何曾想她的必修课竟是我的启蒙课。我从老奶奶的口中得知,很久很久以前伊村出生过一位圣人尧王。我跟着老奶奶和奶奶去尧庙拜谒,看她俩恭恭敬敬地磕头,我也学样跪拜。来来回回的路上,我听到了好多尧王的故事。东方祗的国给尧王送来党参,他不吃,送到养老的米庠给老人们享用;南方黎国给尧王送来重明鸟,驱除五毒,他不独享,放归民间,让它在村落里游走除害……渐渐,我明白了,老奶奶、奶奶和众多的乡亲是在叩拜一位祖祖辈辈爱戴的福神。
  伴随着福神的记忆,我一天天长大,成为一位收集尧王故事的痴迷者。我逐渐明白了,伊村是尧王的故乡,我的家乡古称平阳,曾经是他最初建都的地方。在这里他广施仁爱,和谐社会,创造了先民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后世子孙回望那段太平盛世,满怀敬仰地誉之尧天舜日。由此,逐步加深了我对父老乡亲敬仰尧王的理解。
  工作稳定之后,我不再满足于收集街谈巷议的传说,开始阅读典籍,在史料中查考尧王的作为。此时才明白,民间口口相传的福神尧王,早被列为五帝中的一位,尊称帝尧。翻开《论语》,帝尧巍峨高耸,“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孔子为何如此尊崇帝尧?我从《尚书·尧典》找到了答案,他钦定历法,敬授民时,改变了先民数千载有种无收、广种薄收的困窘处境,一跃跨进了丰衣足食的岁月。这让我精神大振,原来父老乡亲心目中的福神,就是推动农耕跨越发展的文明始祖帝尧。我兴奋地拔笔书写,将探寻研究的感受写成文章,寄往报刊发表。进而,以尧庙为视点追溯帝尧的丰功伟绩,撰写了《尧都沧桑》一书。正由于我认识到了帝尧的不凡功绩,才会在广运殿失火后先行呼吁尽快修复。
  尧庙修复后,我的工作有了变动。但是,工作变动丝毫没有动摇我对帝尧的一往情深。3年时间,我完成了两个视点的探究,即坐井观天与坐天观井。所谓坐井观天,就是从史料、考古、神话、传说,多方面纵深掘进尧文化;所谓坐天观井,就是站在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高空,对应尧文化的亮点。由此得出帝尧是民师帝范、文明始祖的观点。尧文化虽然属于农耕文明形态,内在核心却是创新精神。这创新精神自然是依托他钦定历法,确定节气,设立华表,垂拱德治,教化万民等前人所没企及的重大举措。帝尧和先民奋发作为的时期早已远去,但是,如今在中华复兴的快车道上,依然需要创新精神,弘扬尧文化有着非凡的当代意义。“文章合为时而著”,出于这种动机,我先是撰写了五卷本的《根在尧都》丛书。进而又将学术认知大化为帝尧艰辛探索天地奥秘的元宇宙,写出了长篇小说《苍黄尧天》。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后,该书获得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缘此,近年来每遇熟人,都说我在研究尧文化方面贡献颇多。我的认识则恰恰相反,是尧文化哺育了我、茁壮了我、升华了我,让我在探索中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直根,充满了自信自立的蓬勃活力。
  仿佛是一转眼的工夫,社会进入了光速时代,人们的生活都在提速。往日长篇大论的广众阅读,很快蜕变为碎片化的耳目享受。弘扬尧文化自然不能再完全固守著书立说的传统,必须顺应潮流,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需求。《尧文化天天见》就是我融入雅俗共赏的全新尝试。天天见的定位,显然是自加压力,不可能不累,但累并快乐着。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可以化解劳累,可以让乏味的生活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
  有收看者在微信里留言:《尧文化天天见》是我最喜欢的精神营养品,每日看后睡梦都香了几分。我快乐着听众的快乐,对帝尧情更深、意更浓,是他带领先民建立的不朽业绩、创造的辉煌文化,提升了我的人生品位,我才能每日讲授、天天与大家分享。诚如前面所言,说明我与帝尧的血脉浓情,搜尽典籍确实难有一个称心如意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说还是那句:太阳代表我的心。

乔忠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