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科技赋能 业态创新 高效服务

山西文旅融合焕发新气象

  五台山的智能导览系统向游客娓娓讲述古刹历史,平遥古城的数字化展览让晋商故事跃然眼前,云冈石窟的3D复刻技术让千年佛像“触手可及”……这些生动场景,正是科技赋能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我省锚定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以科技为笔、以业态为桥、以政策为基,推动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不断增长,文旅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科技赋能
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

  当科技与文化相遇,为游客打开了沉浸式体验的新大门。
  “总觉得看石窟距离太远看不清细节,现在新技术让我能凑近观察佛像的衣纹,就像亲手触摸历史一样。”日本游客工藤圀房在云冈石窟参观时,对科技赋能的体验感赞不绝口。5月下旬,来自日本的21位文化学者、艺术家、旅行社及媒体代表组成采风团,实地探访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乔家大院等景点。
  云冈石窟景区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佛像文物,不仅解决了文物保护与观赏的矛盾,更让游客近距离“触摸”雕刻细节。线上3D展示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游客“云参观”。
  在长治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VR技术还原了平型关大捷等历史场景,游客戴上设备即可“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超60%。
  山西博物院推出的AR智慧导览项目,则通过扫描文物触发动态解说,让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开口讲故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应县木塔景区通过数字化建模构建的“虚拟木塔”,将建筑构造转化为动态演示,配合720度全景游览,成为“云端赏古建”的典范。
  如今,科技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动能”,不仅让山西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更重塑了游客的体验逻辑——从“被动观赏”到“主动参与”,从“实地游览”到“全域感知”。这种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体验升级,正成为山西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推动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让三晋大地的文化魅力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彩。

业态创新
拓宽文旅融合新路径

  从看风景到品文化,从逛景区到深度游,我省文旅相关行业正通过业态创新打破边界,构建“全域、全季、全龄”的融合格局。
  乡村旅游兴起,汾阳贾家庄打造的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农耕博物馆、非遗工坊与采摘园串联,游客可体验推碾子、做月饼等民俗活动,旅游旺季游客川流不息,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伏天,热气升腾,长治振兴小镇的民宿里,游客们却悠闲自在,尽享清凉。以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为契机,长治振兴小镇将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充分融合,建设振兴小镇文旅康养示范区,当地的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发展。振兴手工粉皮、手工豆腐、香醋、振兴村酒、小杂粮等特色产品也成为游客的伴手礼。
  在山西,工业旅游同样亮点纷呈。汾酒文化园构建“生产参观—工艺体验—酒文化研学”全链条,游客可参观酿酒过程,在专业调酒师指导下调制专属白酒。来到中国煤炭博物馆,可体验“井下探秘游”,游客穿上矿工服、乘矿车下井,体验采煤、运输等流程,这里每年都会接待亲子研学团,成为“工业遗产活化”的典范。
  今年,我省文旅系统持续打造景区发展新格局。有序发展红色旅游,启动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创建,红色文旅焕发活力。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可寻红色足迹、观壮美太行,这条公路蜿蜒八百余里,如一条跃动的血脉,将散落在太行山深处的红色记忆珍珠串成璀璨项链。行走在吕梁这片红色热土上,到处可见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游客在重温历史后,可体验黄河古渡航运、民歌表演,感受“红色记忆+民俗风情”的双重魅力。
  从乡村到城市,从工业遗址到红色沃土,业态融合已从“单点尝试”转向“系统布局”。这种“文化+”的跨界思维,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更让山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高效服务
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已为您定制从北京高铁出发的山西五日深度游方案,精选3条特色旅游线路,含文化、自然、晋商主题,搭配高铁时刻表+美食推荐。”今年暑期北京游客肖潇的山西之旅,AI伴游助手成了贴心伙伴,让她的行程既顺畅又尽兴。这背后,是山西文旅云游集团对数智技术的深度运用,其建设运营的“山西・文旅云”和“游山西”,紧扣我省文旅资源和市场需求,将新一代AI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于文旅领域,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当前,“游山西”AI伴游助手已深度融入微信小程序生态,依托山西全域文旅大数据,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线路推荐、美食特产、非遗体验、文化场馆、酒店推荐等智能问答服务。该功能通过融合大语言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导游服务,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并深度解读地域文化。目前,该服务已在“游山西”“游长治”“游太原”等多个小程序上线,成为游客触达山西文旅资源的重要入口。
  “AI客流预警系统,能提示景区最大承载量与动态客流量,通过大模型实时数据处理与智能预测分析,动态监测景区客流热力数据,精准预判各时段客流、交通趋势。”山西文旅云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AI技术的场景应用,既为游客提供错峰出游方案,也能为管理方提供决策支持,有效平衡了游览体验与资源承载力。目前,该服务已覆盖全省12家5A景区、99家4A景区。
  与此同时,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全省文旅系统不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加快出台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举措,激发消费新动能。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不断增设驿站、营地、观景台、旅游厕所等,规划加油站零售网点、充电桩覆盖、建设5G基站等。
  如今在山西,文旅融合正从“局部亮点”走向“全域繁荣”,让资源禀赋和政策红利都转化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动能。

本报记者张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7期

  • 第2025-08-16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