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小店区北营街道万科城社区红领巾公益暑托班的孩子们展示结业证书。
7月9日,迎泽区桥东街道并州东街四社区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在山西图书大厦学习制作中药香囊。
8月4日,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赵怡梦在万柏林区兴华街道荔竹社区暑期托管班讲授趣味数学课程。 韩林芳 李睿瑶摄
“老人辅导作业力不从心,父母上班没时间没精力,暑假期间孩子由谁来带?”近日,记者探访省城多家社区发现,这道横亘在众多家庭面前的难题被一群带着青春朝气的年轻人温柔破解。众多大学生利用暑期走进社区,在“青春版”暑期托管班,用活力填满孩子们的假期时光,也让上班族家长多了份踏实、少了份焦虑。
浸润在中医文化里的快乐成长课
“暑期托管不再愁,社区解忧更安心。”7月9日一早,居民马先生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并州东街四社区后步履匆匆前往单位。通过前期入户调研,并州东街四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崔荣察觉像马先生这样面临暑期托管难题的双职工家庭不在少数。在精准掌握居民托幼需求后,并州东街四社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6—12岁的孩子举办集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于一体的暑期托管班,把“孩子去哪儿”的民生难题化为直抵人心的幸福应答。
区别于普通的托管照看,这里的作业辅导融入了中医养生的巧思。“大家放下笔,跟着我找到眼睛内眼角凹陷处的‘睛明穴’,用指腹轻轻按揉,它可是保护视力的好帮手哦……”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青囊慈心”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孩子们学习的间隙,一边耐心讲解穴位知识,一边轻柔示范动作。孩子们认真地模仿,有效缓解了视力疲劳。
一片片带着绒毛的艾叶、带着清凉气息的薄荷、散发着独特芬芳的丁香……这些都是孩子们认识中医的好伙伴。“我最喜欢李时珍采药的故事,这个驱蚊香囊我想挂在妈妈床头!”在暑期托管班,孩子们听故事、识百草、搓艾绒、制香囊、辨穴位、练气功,体验中医文化魅力,培养健康生活意识。“看着孩子们从认不出艾草,到熟练打出八段锦的招式,真的很开心。不仅解了家长们暑期托管的燃眉之急,而且让中医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服务队队长应彩霞说。
“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社区将托管班化整为零,设立三期不同主题托管班,家长们可按需择期报名。40个名额很快报满,更吸引了不少周边社区家长咨询,眼里全是盼头。”崔荣笑意盈盈。
依托志愿者们的专业与热情,社区全方位的保障、周到的托管服务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欢迎。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既收获了友谊,又锻炼了体魄,前来探班的居民郭先生很是满意:“暑期托管班真是办到了家长心坎上!”
“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陪伴与关怀”
8月4日下午3时,居民崔女士的手机弹出第4条闹钟提醒:“给孩子打电话”。往年这个时候,她总在工作间隙反复确认独自在家的女儿娜娜是否安全,而今年,手机里传来女儿兴奋的声音:“妈妈,我会写平撇了!”
这样的变化,藏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荔竹社区暑期托管班的每一堂课里。江西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志愿者白雨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也是荔竹社区暑期托管班负责书法课程的“小老师”。她的专业是向外国友人传授汉语之美与中国文化,大学修习的中国书法课程,让她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既然能把中国文化讲给外国人听,那更该让身边的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抱着这样的想法,白雨仟利用假期投身社区托管服务,从握笔姿势的矫正到笔画的起收,耐心细致地雕琢着每个孩子的笔尖功夫。“其实练硬笔书法不仅能写好汉字,对英语书写也大有裨益呢。”她常常告诉孩子们,“汉字讲究间架结构,英语字母同样需要把握间距和倾斜角度,练好了书法,写英语单词也会更工整美观。”
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暑期托管班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心头温热。四川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志愿者康雯琦告诉记者:“听说荔竹社区有不少留守儿童,便盼着来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备课虽然辛苦,但这份‘被需要’的责任感和孩子们的纯粹信任,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目睹孩子们结束10天的语言表演课程后能自信表达,比自己考高分还开心。”
“长大再回望,才更懂童年时陪伴的意义。”成都理工大学志愿者赵怡梦坦言,“想趁假期做些有意义的事,刚好社区给了这个机会。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五年级不等,陪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确实是个挑战。”她笑着分享经验:“混龄教学不是搞‘一刀切’,得把游戏难度分层——低龄孩子在玩中认数辨形,高龄孩子在玩中锻炼逻辑,还能分组比赛,悄悄培养规则意识。通过任务拆分、角色分配,每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乐在其中。”
荔竹社区团委书记毛靖宇表示,暑期托管班开办以来,已有67名大学生志愿者接力加入,开设美术、书法、趣味数学、语言表演、非遗手作5项特色课程,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和“看护难”儿童,服务儿童近百名。“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陪伴与关怀。”这份由青春力量与社区温度共同编织的夏日记忆,成为孩子们童年里闪闪发光的片段,也让“暑期托管班”5个字在家长们心中有了更温暖的分量。
公益底色照亮红领巾班的双向成长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山西师范大学的宿舍楼,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子涵洗漱完毕,快步走向公交站台。这个暑假,他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是乘公交车,用时40分钟从学校到万科城社区。作为太原市小店区北营街道万科城社区本年度最早报到的志愿者,他总会提前十几分钟抵达,在社区红领巾公益暑托班的孩子们到来前,把桌椅摆放整齐,准备好当日需要的教具。
凭借出色的学科素养与亲和力,王子涵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一道成为孩子们信赖的“解题搭子”。无论是复杂的语法难题,还是难缠的图形推理题,他们总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清楚。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学习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解题搭子”也是最好的游戏伙伴。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总爱围着志愿者们听故事,争相分享包拯断案的智慧、奥运冠军马龙的拼搏。操场上,篮球划出的弧线,汗水与笑声交织,成为暑托班最生动的注脚。
这个暑假,万科城社区在共青团太原市小店区委、太原市小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太原市小店区少工委的指导下开办红领巾公益暑托班,招募辖区内6—12周岁青少年参与,以“思想引领+安全看护+素质提升”为核心,定制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活动,并优先保障流动人员家庭、“三新”领域家庭、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等群体的子女。“今年暑托班从7月14日开始,持续至8月8日。为办好暑托班,社区多渠道配齐配强志愿者,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精准对接暑托班需求,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杨蓉告诉记者。
经过4周丰富多彩的活动,红领巾公益暑期托管班于8月8日迎来了结业时刻。下午3时,社区人声鼎沸,志愿者们被邀请合影留念。“老师,笑一个!”“老师笑一个嘛!”此起彼伏的童声在现场响起。“这里的志愿者很温和,像哥哥姐姐一样照顾我们,鼓励我大胆发言。”光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尹思博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在暑期托管班的收获。
听着孩子们的分享,王子涵回忆起之前的点滴:“起初只把志愿服务理解为学校布置的任务,直到走进社区,看到工作人员忙碌的脚步、志愿者热忱的模样、孩子活泼的身影、家长放心的笑容……我意识到,这是一份需要用真心去奉献、用责任去担当的事业。”王子涵摩挲着刚领到的荣誉证书和孩子们塞来的零食盲盒,笑着接过尹思博递给他的一杯冰水,眼神坚定,“明年我还会报名,再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一整个夏天。”
这个夏天,青春力量与社区温情相遇,为孩子们的假期绘就了明亮底色。“知识赋能+兴趣培养+安全守护”的创新模式,不仅让“暑期托管班”在家长心中分量更重,也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这份始于暑期的美好,早已超越了托管本身的意义,正化作一股绵长的力量,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文明进程中一抹愈发鲜亮的色彩。
韩林芳
记者手记
让更多童年角落被照亮
暑假孩子去哪儿?蹲点采访的这些日子,暑托班里的一幕幕总在眼前流转。看着大学生志愿者俯身为孩子讲解习题时,额角渗出的汗珠;和志愿者一同挤过早高峰,感受他提前到岗的执着;听志愿者讲南京城墙上的弹痕如何化作和平的警钟,讲秦淮河畔的灯火里藏着怎样的历史回响;观望着孩子们围在志愿者身边叽叽喳喳,把“明年还来”的约定当作最珍贵的承诺……忽然读懂,“奉献”二字原来可以如此具体。
公益从来不只是宏大叙事,总有人愿意用青春热忱,悄悄完成一场关于责任与成长的修行,陪孩子度过一个夏天的细碎温暖。暑气渐消,假期将尽,但那些在托管班里收获的知识、友谊与快乐,会成为孩子们心中长久的光。
走出社区时,又听见新的托管班在筹备的消息。我知道,这样的光亮正顺着城市的脉络不断延伸,照亮更多童年的角落。
韩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