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财经

税惠润梨园 古戏发新声

——我省税务系统助力地方戏曲合规发展

  前不久,上海大剧院的聚光灯下,来自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的青年演员梁静,凭借在新编蒲剧神话剧《精卫填海》中对主角“精卫”的精彩演绎,荣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38个现存剧种如同璀璨星河。近年来,山西省税务部门以政策为笔、服务为墨,在传统戏剧的传承画卷上勾勒出了浓墨重彩的时代笔触。

政策春雨
浇灌千年梨园

  8月15日,大同市晋剧院的财务室里,纪秀兰正对着电脑屏幕核对最新的税费申报数据。“以前总觉得税务政策离戏台很远,现在才明白,规范的财务管理才是剧团走得远的底气。”她点击进入“纳税人5G学堂”,屏幕上正播放着针对戏曲行业的定制化政策解读,这使得剧团的老会计也能轻松理解复杂详细的政策。
  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的“政策落地+合规引导”双轨服务,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剧团的运营模式。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演员们在外地演出时也能实时咨询涉税问题;监督预警机制则像位严格的“梨园管家”,提醒剧团及时完善财务制度。“现在出去演出,再也不用为发票报销犯愁了。”刚从河北巡演回来的晋剧演员王瑞高兴地说。
  日前,盂县税务局、文旅局与戏剧家协会的代表共同在《戏曲行业税收共治协议》上签字。“季度联席会议制度让我们能及时反映困难,专项工作组则像急诊医生,总能快速解决问题。”盂县晋剧院院长李卫国指着墙上的合作机制流程图,讲述着税务部门如何帮助剧团突破资金瓶颈。
  这份创新机制催生的“税银助戏”产品,已让4家濒临解散的民营剧团获得信用贷款。李卫国算了笔账:“拿到的80万元贷款,不仅排演了新戏《太行娘亲》,还培养了6名青年演员。更重要的是,税务干部手把手教我们处理跨省巡演的预缴业务,现在去山东、河南演出,再也不用为涉税事项跑断腿。”

精准滴灌
呵护非遗奇葩

  孝义市碗碗腔剧团的录音棚里,78岁的老艺人王孝文正对着麦克风演唱《大实话》选段。这个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古老剧种,正在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传统剧目录音录像工程。“多亏税务部门的‘税管家’,帮我们理清了项目中的涉税问题。”剧团负责人指着墙上的进度表,上面清晰标注着已完成录制的28部传统剧目。
  孝义市税务局组建的专项服务团队,每月都会来到剧团开展“一对一”辅导。在最近一次座谈会上,针对剧团提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免税政策适用问题,税务干部当场拿出政策文件逐条解读。“他们不仅告诉我们能享受什么优惠,还帮我们规范了票据管理,让整个项目推进得又快又稳。”负责项目统筹的张婷展示着整整齐齐的涉税资料档案。
  上党落子是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东南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辕门斩子》《杨七娘》等经典剧目闻名的民营剧团——长治潞城区曙光上党落子剧团有限公司,曾因服装道具陈旧、演出设备老化而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潞城区税务局送来的“非遗税收政策清单”上。税务干部根据剧团特点,精准匹配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文化事业建设费减免等政策。“今年减免的税费,我们全部投入到服装道具更新上。”该剧团财务负责人兴奋地说,焕然一新的舞台呈现让下乡演出场次同比增加25%,收入增长更是达到40%,现在每场演出都能看到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传统戏也有了新粉丝。

匠心服务
搭建传承阶梯

  7月底,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税务窗口前,一群穿着戏服的演员正围着工作人员咨询。这是当地剧团趁着排练间隙来办理公益性演出免税备案的场景。“以前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有了《戏曲行业税费优惠指引》,12项政策一目了然。”临汾市眉户剧团的办事员小刘手里拿着的手册,用彩页标注出不同演出类型对应的优惠政策。
  针对剧团反映强烈的临时演员个税代扣难题,临汾税务部门编制的《演职人员个税申报操作手册》成了抢手货。这本收录了32个典型案例的小册子,详细讲解了不同演出形式下的个税计算方法,通过这种“集体问诊+个案跟踪”模式,已解决47项行业共性涉税难题。
  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排练厅里,青年演员们正在排练新编晋剧《傅山进京》。这家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文艺团体,正享受着税收政策的特殊扶持。“转制初期最怕的就是税务问题,没想到税务干部主动上门讲解优惠政策。”该研究院财务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定,转制后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这项政策让他们有更多资金用于人才培养。
  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两家转制企业顺利完成了首次免税申报。省下的税款全部投入到晋剧数字博物馆建设中,观众有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晋剧艺术的千年魅力。

梅花盛开
铺展戏苑新图

  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的排练场上,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孔向东正指导青年演员排练《关公》选段,他感慨地说:“以前办手续占去太多精力,现在有了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能专心琢磨戏怎么唱得更好。”
  黄河岸边的秋风楼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演唱会正在上演。当老艺人与“00后”演员同台唱响《打金枝》时,台下观众举着手机闪光灯组成了星海。这星光里,有税务干部加班整理的政策清单,有银行柜台发放的信用贷款,有办事窗口耐心解答的身影——正是这些看似与戏曲无关的平凡工作,共同奏响了传统艺术的时代新声。
  正如梁静所说:“梅花的绽放需要沃土,传统的传承需要助力。当税惠春风拂过千年梨园,我们有信心让山西戏曲在新时代唱出更响亮的声音。”
  孔向东也表示,希望税务等政府部门加大对传统戏剧的帮扶,支持山西传统戏剧唱出“新声”,焕发新的光彩。

本报记者任志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7期

  • 第2025-08-16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