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习周刊·要论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②

  

王立忠

  创新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是现代化城市最显著的特质之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进一步凸显其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至为重要。创新是第一动力,我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全面激发创新潜能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华阳集团的华钠芯能成功入列2025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入选全球Tier1钠电电芯榜;“晋华”家族则再次添新,“晋华槽”实现了潞安化机在氢能装备领域的首次突破,手撕钢、车轮钢等特种钢材料……资源大省向新而行。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突出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城市创新生态,是城市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由创新主体、要素、制度与环境构成的动态共生系统。要由政府与市场协同驱动,构建“激励相容”的创新治理体系,持续互动优化协作。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城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只有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才能催生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构建科技、产业、人才一体推进的系统性创新机制。除了强化人才、金融、技术、场景、渠道等要素支撑外,还需破除思想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集成和机制联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改革开放是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向开放要活力,善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城市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其枢纽功能的发挥,深度依赖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我们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城市有市场、有产业,是交通运输、要素配置等重要节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再造,更是功能、产业、治理的全面优化,必须通过城市的有机更新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
  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放眼全国,无论是科技创新的“百舸争流”,还是产业创新的“满枝繁花”,都与城市创新生态的持续改善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呼唤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的时代,只有厚植创新的文化土壤,才能造就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创新局面。我们要以创新文化激励创新精神,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让创新驱动发展,让城市涵养创新,将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动能与活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25期

  • 第2025-08-24期

  • 第2025-08-23期

  • 第2025-08-22期

  • 第2025-08-21期

  • 第2025-08-20期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7期

  • 第2025-08-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