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化长廊

雁丘·问情

  读雁丘词,感念并州古城那对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贞烈。晨起,听郦波先生讲座,提到晋阳古城里最是钟情于汾河畔的雁丘碑。午时溯洄从之,得见雁丘碑石,惊觉与日日工作之所仅一河之隔。
  冬日暖阳,脉脉寻踪。苍松翠柏,鹊鸣声声。寂静午后,蒹葭枯荣,白露已已。汾水之涘,雁丘伫立。驻足品读,思古怀远,情深悠悠。凭栏骋目,川泽纡迥,鉴往知来。
  乙丑岁,元裕之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甚是感动,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垒石为识,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岁月幽幽,穿过千秋万古之风霜雨雪,吾辈来访雁丘处。虽非骚人,亦无少年时狂歌痛饮的激情澎湃,但自视揣着一颗数度经历亲人远去分外珍惜天伦之乐的笃定之心,怀 一份寒来暑往中静观人生起起伏伏的淡然,常常在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中享一份自在,任窗前车马喧嚣余自守心如镜的清高中,笑对明枪暗箭偶尔生出流年不惑的沧桑和无奈。直至数日前,两位友人英年早逝,突然面对生离死别竟也失了冷静,情难自禁狂歌痛饮亦难解刻骨铭心之痛!原来曾经的淡定,不过是缘于那情未到断肠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只飞雁在南飞北归的长路中比翼双飞,任它多少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想着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痴情孤雁选择了以死殉情,共赴黄泉的勇敢和执着感动了词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天地。有情人从来都是勇敢和执着的: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刘兰芝焦仲卿魂化鸳鸯再续嬉水情缘;黄仲则“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最是北宋以来以伤心作词的纳兰,在对亡妇卢氏的无尽思念中,“好梦难留,诗笺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余生耗尽。从来真情最动人!飞雁殉情,雁丘茕茕孑立,雁丘词成千古绝唱。
  问世间,情为何物?“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人写到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当时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这种对比对于一位少年来说太过残忍,令人叫绝的是元好问弱冠之年即具备跳出三界看苍生的开阔视野,于跌宕起伏间演绎着高尚的悲悯情怀。词人讴歌大雁至死不渝的爱情,描写官场的虚伪冷酷无情反衬主题,以健笔写柔情,以无情衬托真挚,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柔情于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此真情以摧刚为柔,“疏快之中,自饶深婉”。
  问世间,情为何物?元遗山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慈悲,化为有力的诘问喷薄而出,问飞雁、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为何物?大雁用忠贞不渝作出了回答。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如是解释:“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此刻沉思,被大雁的至死不渝感动之余,不禁再次想到刚刚离世的两位朋友,他们的家庭正承受着丧偶、丧父丧母、丧子丧妻之痛,瑟瑟秋风中偷拭青衫泪,为他们点燃延续生命的烛光。
  雁丘问情,感动于飞雁的真挚,敬畏天地间坚韧顽强的生命。滚滚红尘中,真和情,实在是可贵之至!(作者系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院长、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处处长 丁国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