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化长廊

士子本色高晓伟

——读《文朋列传》随笔

  徐君建宏之《文朋列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有我”之境叙其传主。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通过作者的观察来表达传主的典型生活经历,笔端情感奔放,传主态显神现。故多数传主,与徐君交往颇频,文中多有叙其见面相识琐屑碎事,旁证文中之事凿凿确实。
  然而《士子本色高晓伟》大异其趣,至文章终结竟未得见传主一面,世事何其悭吝!然而既未得见面,又何至于倾情如此?惜墨如金之笔洋洋洒洒就是2000余字!所以文章开头断不从传主平生写起,而是以一个“缘”字起兴,释疑解惑,徐徐道来。
  徐君曾撰文以“倾盖如故”状写自己与“百草堂”诸堂友的君子之交,也正是在这“百草堂”内,徐君与高师惺惺相惜。故欲述高君,必先自百草堂叙起。“群内诸务,分工有序;率性合作,简洁高效;虽无酬劳,甘之如饴——诚业外罕见之公益之群也”,看到这么高品位的文化小圈,读者自然会问:何人掌舵?何人导师?文中自答:苏堂主之亲和凝聚,晋东南之率性引领……更有资深文学顾问、从教三十余年之现任忻中语文老师高晓伟者,功莫大焉!至此,暖场的锣声响过,主人公方到前台来一个定场亮相。如此翰墨飘香的公益百草堂,其导师难道不是真名士真性情?此一衬垫手法,令读者未见其人而已知其人。
  文章题目关键词是“士子本色”,所谓“士子”,不同于“知识分子”,必先道德第一,志于道承载于道,忧乐天下。为此,文中随即以高师教师本色入手,“高师亦不作态,欣然入群,俯首甘为,随时指点。”寥寥几语,高师殷殷之情现矣。如此高师却未能早识,作者随即以憾事自叹,凸显高师之风骨,颇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余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此高师,怎能“美人如花隔云端”?高科技时代赋予了高师徐君的跨区域灵魂交流,至此,高师的生动形象才开始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士君贵相知,徐君“……文思枯竭,为著一文而遐想沉吟之际,忽见高师解读李商隐之《锦瑟》,正与所思相契,大受启发,文竟以成。”后二人互赠自著,竟成一时知音。昔有元白唱和,元稹白居易“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读文到此,徐君高师不亦今日之元白乎?
  闻香识美人,读文品士君。然文章并未渲染高师之作如何如何之如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师之高标,学生为第一等作品。先生十余年培育学子四千,随取其亲历者旁观口述,寥寥数言,良师形象便跃然纸上。感染之下返看高师之作,体裁多变,内容高拔,补全了高师的形象,士子本色立现。此等由点带面,以小见大写法,自然流畅,浑然不觉。
  读高师之文,便想高师之人。徐君管中窥豹,从高师飞鸿雪爪式的痕迹中逼真复原了高师布衣躬耕,揽书夜读的怡然之景。蕴藉的情感在克制中逐步爬升,作者喟然再叹:纵使东坡再世,陶潜复归,其情怀亦不过如此耳!不错,东坡之旷达,陶潜之恬淡,读者掩卷一叹,亦心有戚戚焉!
  至此,高师士子形象毕出,传记扣题,似可结束。然与高师结缘于百草堂,故终结亦需于百草堂。随即文章以惊叹之笔补写惊艳之事:高师的《百草堂纪事》之章回目录一日一记,笔蘸深情,犹如工笔之画描摹了百草堂的三百六十日。真是别有舐犊暗情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在读者还回味高师的心细心暖之际,不曾想文章却又顿挫一转,哂笑此等雕虫末技。读者到此心内一沉,莫非作者有异议乎?
  急向下细看,却是叹息高师如此繁忙却又亲力亲为如此琐事,只能以拳拳眷爱可解其情。哦,哦,原来是夸这位情注百草堂,甘为孺子牛的高师啊。笔法跌宕,摇曳生姿。
  古人相交,贵在知心。古人知心,贵在洒脱。东晋名士王子猷夜访戴安道,至戴门而不入,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今徐君补叙孟冬某日潜返秀容,欲访高师而终未扰高师之家乐融融,不亦古之名士之遗风?两厢静好,何必一睹皮囊?钱钟书先生亦有云:你觉得鸡蛋好吃就行,何必非得找见下蛋的母鸡呢?真是高山流水,古曲不断……
  文章余音,以他人之言,几语叙尽高师外形内神。文如其人,一切尽在代表作《生如夏花》之中。干净利索,正是所谓文章之豹尾!
  然此文特殊之处,在于作者徐君与传主高师未曾谋面。此篇传记虽是徐君倾慕高师之士君之风而倾情撰笔,然高师却未曾得知。于作者徐君而言,未免有唐突师尊之嫌,故需最后一个自然段做一个小注,以解心结。此段只作注解看,可不列入正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徐君建宏已无世俗羁绊,意到笔到,如大河滔滔,不见其终,《士子本色高晓伟》可见一斑。 (作者:中北大学 张彦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