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文章》是普及写作知识和方法的一本小书。编者王梦奎,是长期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文件起草的经济学家。书的正文汇集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胡绳、邓拓、孙犁等谈写作的短文20篇,关于公文处理、标点、数字、校对等符号用法的规章5篇,正确健康使用语言文字、倡导优良文风的文献3篇,附录有编者本人谈写作的文章3篇。出乎编者意料,这本书竟长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仔细推敲,个中确有其缘。
首先是全书收录文章的角度和水平与广大读者的需求和程度相适宜。写作已是当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工作要求。然而,现在很多人连一篇像样的工作汇报也写不成。本书的问世,是与这个时代需要相呼应的。除选题适时外,这本书还考虑到读者对象普遍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共同需求。古今中外讲如何写文章的名篇很多。如何挑出有代表性又容易被当代读者接收和学习的篇章?普通人写作的内容是围绕个人当前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进行的,写作的形式要运用现代通行的语言词汇、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根据这个客观要求,编者做了大胆取舍:不选外国谈写作的名篇;不选古人谈写作的文言文;不选专谈文艺创作的文章;只选现代白话文写作名家的经典文论。文章写作技巧或艺术,基本道理就那么多。古今中外所有关于写作的文章,不外乎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用不同的语言、概念、体裁阐述它们的。如果搜罗无遗,那将是卷帙浩繁,除了文论专家外,谁也不需要读那么多,何况其中很多文章已落后于当代读者的知识视野和交流范式。只有现代白话文写作的名家名篇,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判断标准、表达形式等所谓的语境上,是与当前社会大众息息相通的,其间不存在重大隔阂。读者不需要再借梯翻墙做其他准备,就能直接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写作要义。编者这样的选择,适应当代读者的需要,也使篇幅减少到恰如其量。
这本小书内容优、简、全兼备。全书正文的每篇文章,都是中国现代白话文中谈论同类问题的杰作。开篇《怎样写文章》一文,是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节选的,其理论深度和社会影响力都具有不可替换的代表性,目前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关于写作的三篇短文、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问》,都是对写作的真知灼见。胡乔木、胡绳、邓拓、孙犁等人的文章,也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为文之道的名家名篇。从目录可以看出,全书的每个篇章在主题和侧重点上的不同,使内容互相补充又无重复感。虽然有的思想观点或有重复,却不让人感到多余。比如,毛泽东、鲁迅、孙犁和编者都在文中讲修改文章问题,这些内容反而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修改重要性的认识。书中对写好文章还要兼顾的操作技术,如使用标点、数字符号及校对等细节,都照顾到了,就像一本微型写作工具书。
作为附录的三篇文章,是编者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或技巧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别具新意。编者著述颇丰,为文个人风格鲜明。虽然编者在前言中讲,他的三篇文章是“长期从事写作的点滴体会,不敢与前辈大家的文章挤在一起”“作为附录,聊供读者参考而已”,但是读起来仍让人受益匪浅。如《文章写作十二题》,就我目光所及,是白话文中一篇少有的以极简略方式,系统深刻论述文章写作的文论。它从文章写作的角度,把日常用语甚至是贬义词语赋予全新的解释,像文中“小题大做”“粗枝大叶”“标新立异”“简单明了”“掐头去尾”“勤标点,多分段”等小标题,真可谓“标新立异”,读者见之眼前一亮,读毕又茅塞顿开。在《文章四境界说》中,他说“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深入深出的‘深出’故不可取,但‘深入’还是好的。至于浅入浅出,在某些场合,例如通俗宣传,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惟有浅入深出为文章大忌。这里有对所论事物认识深度的问题,也有表达能力和文风的问题。”这段对文章四境界的界定,是前人未发的新观点和新论述,对有志于文章写作的人是很有启迪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书不在厚,有用就行。写好文章是一门大学问。把这门学问讲述得简而不漏,意深言浅,显示了作者和编者厚重的功底。因此,这本书受到读者喜爱不是偶然的。
作者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央党刊从事理论和文字工作。现为《求是》杂志社老编审,同时又担任一些行政职务。文化思想爱好较广,写过多种文体的作品,是一位具有科学精神又个性鲜明的学者。
杨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