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法院文化

真实的法院生活 真实的法官人生

——《底线》观后感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日子里,一部名为《底线》的电视剧在湖南卫视、芒果TV、爱奇艺视频平台一经播出就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热搜”。这是近年来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果的影视作品,为全国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全新视角。作为一名审执一线工作人员,观看《底线》之后,发现这部剧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现实主义,为真不破。”《底线》是一部有“极致真实感”的剧,真实的还原了法院人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剧中涉及的案例都能找到现实原型,剧情逼真让刷剧者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一种是没头发,一种是白头发。”一句句俏皮的台词,让人捧腹之余,也让我不禁联想到自身,台词不正是我们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吗?同时,法官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卸下法袍,法官的生活中也是各种不易,而他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一旦披上法袍,家庭矛盾和生活琐碎全都被抛在脑后,化身为法律、道德、社会底线的守护者。
  二是时代性。《底线》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剧,而是一部折射中国司法改革进程的时代剧,紧跟时代脉搏,反映出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新成就、新矛盾、新问题。《底线》涵盖了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四级法院职能定位,展现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士风采,展示了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百态人生,体现出了新时代法院人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例如,第一集就讲述了一起主播在直播中猝死的案件,其中主播和MCN机构是新兴经济的发展产物,亟待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制。
  三是专业性。《底线》是一部法律专业剧,较好地平衡了艺术观赏性和法律专业性之间的关系,既考虑到了一部电视剧应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体现出了法官审案过程中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譬如《底线》第一集播出的“辱母案”,法官在法律适用上产生分歧,合议庭成员讨论案件时各抒己见,这一场景让不了解法院内部案件讨论机制的公众过了一把十足的瘾。剧中随时可见的程序性行为处置、规范的法言法语、时髦的司法改革政策,譬如申请回避、庭审直播、合议庭、三个规定、繁简分流、一站式解决纠纷等“法官暗语”,激起了观众看剧学法律的热潮。
  四是启迪性。《底线》让观众看到了很多紧密结合现实的有关案件,也让观众读懂了法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促使大量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法律、懂得法律、敬畏法律。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情、理、法的冲突,一方面给法官带来了适用的困境,另一方面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震撼。剧中有一句“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的台词,让我不禁想起了“法律的结果可能是冰冷的,法律的过程可以是温暖的。”这两句话从某种角度上可说是何等相似!这部剧也传递给了观众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在关键时刻想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力量。剧中一句“人生难题,总有办法”直抵人心深处,让观众相信生活的美好,相信法律的公平正义。(作者: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建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