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权威声音

提高质量治理效能 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纪实

  2022年,我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全力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质量环境,全省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

坚持初心为民
聚焦关键环节

  省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处紧紧围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一主线,对涉及健康、安全、环保、节能等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产品和企业,保持严查严管态势,综合运用风险监测、监督检查、监督抽查、生产许可、日常监督等监管手段,守住了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全力支撑保障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强化煤炭、车用汽柴油等质量监管,加大农膜、化肥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开展塑料制品专项监督检查。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加强卫生洁具、坐便器、排污管材等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开展钢铁、水泥等生产企业检查,严防获证企业违法生产“地条钢”、劣质水泥等落后产品,巩固我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发挥监管合力。紧盯质量安全事故易发领域,加强与住建、工信、交通、消防等部门协同联动,凝聚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会同省工信厅、省国资委和省药监局联合开展深入推进口罩质量监管促进口罩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障防疫用品生产供应和产品质量安全。与省交通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安全运营水平。与省住建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开展建筑保温材料专项整治,加大建筑保温与外墙装饰材料监督抽查力度。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组织对“2+26”城市成品油质量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提升油品质量。

强化“大监管”理念
构筑创新格局

  今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牢牢把握质量安全监管的安全属性、民生属性、经济属性,紧扣“五全为基、六有为要”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护农助农、安全守护、提质强企”专项行动,加快构建新型监督抽查体系,推进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强化监测预警。对重点行业和区域建立的省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点12个(每个市及示范区各1个)进行验收。加强风险信息采集研判,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和消费提示,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效能。
  聚焦精准有效监管,发挥抽查“利剑”作用。合理制定《2023年全省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统筹推进全省监督抽查工作。省局监督抽查侧重于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以及电子商务领域,市、县级监督抽查侧重于属地产业集聚产品、城乡接合部流通领域的重点产品等。有效实施专项监督抽查,紧盯我省重点产业链和专业特色镇产品有效实施专项监督抽查,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优化后处理工作流程,完善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发布机制,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向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通报。强化智慧监管,推动抽查数字化建设,构建“互联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通过告知承诺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及时开展全覆盖例行检查,加强履约践诺监管,对不符合获证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加大撤销、注销许可证力度。采用多种手段,对《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贯活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出质量问题,组织实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推进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和行业先行先试,引导帮扶企业质量创新。
  聚焦保障农业生产、农民权益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护农助农”行动。围绕保障农业生产,加大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厕改产品、清洁取暖产品监督检查,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和问题企业。围绕保障农民权益,开展农村重要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
  聚焦提升传统消费品质量,深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加强“一老一小”用品、涉疫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大力度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宣传教育活动。
  聚焦非棉纤维产品质量监管,深入推进“监管护棉”行动。依托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纤维质量监测研究所技术支持,加强山西省蚕茧主产区晋城、运城等地区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助推特色蚕桑产业发展。
  聚焦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加强绿色低碳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指标上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监督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特别是加大对食品相关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的监督抽查力度,曝光和严格查处各类污染超标产品。
  聚焦中小微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帮扶”行动。围绕危险化学品、水泥、食品相关产品、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推广“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帮扶举措,结合质量提升、“山西精品”创建,分层分类开展技术帮扶。围绕定襄法兰,太谷玛钢,万荣外加剂,怀仁陶瓷,祁县玻璃器皿等特色专业镇产品,深入开展“提质强企”活动。持续拓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覆盖面,进一步跟踪调研典型做法,在相关产品上进行推广应用。
  建立健全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促进质量监管提质增效。建立质量风险隐患整改销号机制,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产品风险程度,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清单,实行风险隐患整改销号,限期治理到位。建立健全通报、约谈和挂牌督办机制,加大对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患的通报力度,约谈反复出现问题的企业主体及属地监管部门。健全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胡燕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