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深入贯彻“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做到高规格谋划、高质量统筹、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全省食品生产领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舆情,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抓重点领域,主动出击
开展食品生产领域重点品种专项整治,牵头开展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有关工作。特别是针对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醋中无粮”、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等问题,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食醋生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此项工作作为山西省纪委监委2022年度20件民生实事之一和省局“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中唯一自选动作,得到了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的肯定认可。
食醋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对全省食醋生产行业进行了大排查、大起底,共排查治理风险隐患点1998个,立案查处65起,处罚金额435万余元,责令停产停业10家,吊销生产许可7家,移送公安机关4起,拘捕25人,形成有力震慑,食醋行业制假、售假等行为得到了有效扼制。同时,在问题食醋认定、食醋物料平衡核实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我省食醋生产安全监管的重大创新,助力全省食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夯实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85家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国省抽检通报的35个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开展飞行检查。体系检查实现了对特殊食品、乳制品、复配添加剂、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全覆盖。
抓制度建设,强化指导
更新完善《山西省(特殊)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表》及配套操作指南,编制《山西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重大风险隐患归类和防控措施指南》,以“制度优势”的力量推动标本兼治。制定发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用要求》省级地方标准,细化《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防控清单》,确保我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标可依、有据可循、有迹可查。
抓风险排查,精准防控
全年全覆盖排查食品生产企业3562家次、小作坊5625家次,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点21895个,“一企一档”建立动态风险台账。按照“一品一策”“一域一档”要求,对太原食醋、吕梁白酒、晋中肉制品、朔州乳制品和市级层面确定的84个重点食品生产区域实施精准风险防控,有效规避行业性、区域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
抓能力提升,培优补缺
牵头组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员队伍,培训省、市、县食品生产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检查员、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共计1488人。选调40名基层食品安全检查员,深入企业开展风险排查和交叉检查,通过现场教学,让食品检查员更加深刻理解“查什么、怎么查”,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供有益补充。
2023年,该处将继续以风险防控为主线,以“两个责任”机制落实为重要抓手,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底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把好“稳”的方向盘,夯基垒石
持续高标准做好基础工作,继续做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率、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自查问题整改率、风险隐患排查覆盖率、风险问题整改完成率、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员监督抽考企业覆盖率和考试合格率7个100%。
树牢“严”的主基调,强化监管
做好基于风险分级的日常监督检查,省级层面组织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体系检查,对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对全省特殊食品、乳制品、复配添加剂及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实施体系检查全覆盖。组织食醋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开展食用植物油添加乙基麦芽酚专项整治,以“严”的手段促进产业发展。
追求“好”的获得感,晋档提质
推进四项工作提升。即持续开展乳制品质量提升和肉制品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三年提升行动工作成果;推进全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组织专题培训,切实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每月组织一次公益讲堂,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