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决策部署,以“山西市场监管落实年”为载体,结合“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食品安全风险,把握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以计划为主线,推进任务实施
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坚持“四个统一”原则,专项抽检与常规性抽检相结合,制定实施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专项经费管理,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山西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夯实了抽检工作基础。
全省全年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20.26万批次,达5.8批次/千人,发现不合格问题样品4068批次,合格率98%,发布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615期,完成核查处置5275件次,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产品3.95万公斤,罚没金额1500余万元。
以数据为基础,加强统计分析
充分利用抽检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按季度、年度编制分析报告,将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全省全年通报农业农村部门411件次1293批次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信息。组建山西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标准化技术专家组,强化与省内各行政监督部门及行业专家的协调互通,定期将在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为解决食品抽检监测中发现的难点堵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社会共治
一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你点我检“12345工作法”,推动“你点我检”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12345”工作法运行以来,省市县三级联动得以巩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1”是落实一个标准。围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在省内各大商超发放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全省技能线上培训,持续扩大“你点我检”活动影响力和知晓度。
“2”是采用二种方式。统筹运用实验室检验和快速检测两种方式。2022年全省“你点我检”共抽检17229批次,检出不合格327批次,不合格率1.9%。同时,先后赴各市开展了“送快检到基层,用服务暖民心”系列活动。
“3”是区分三个时段。重点围绕3—5月、6—8月、9—11月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第一个月征求意见,第二个月组织抽检,第三个月公布结果。
“4”是强化四方协作。通过认真遴选承检机构,主动对接新闻媒体,不断拓宽群众参与方式,努力打造“政府主导、机构承办、媒体参与、群众互动”四方同频发力新模式。
“5”是抓实五个环节。紧扣“点、检、查、研、曝”五个环节。“点”是线上线下征求民意;“检”是针对群众需求开展抽检;“查”是依法依规核查处置;“研”是分析研判形成消费警示;“曝”是曝光不合格食品及企业。
二是为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制定《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备份样品处置规定(试行)》,明确处置方式、规范处置流程,全省共捐赠合格备份样品40余万元,真正做到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以目标为导向,狠抓工作落实
2023年,该处将紧紧围绕“五全为基、六有为要”的总体思路,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方位推动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均衡推进任务实施。加强食品抽检任务年度统筹、季度调配、月度落实,均衡完成抽检任务,减少和避免重复抽检。二是加强数据统计分析。深入挖掘食品抽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依法依规核查处置。严格落实“五个到位”,督促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多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核查处置工作的执法力度。四是深入风险预警交流。及时准确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加速完善科学、严谨、全面的风险预警交流标准体系。五是完善抽检工作机制。针对食品抽检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完善各项重点环节的工作机制。六是持续深化为民服务。持续引深“你点我检”活动;进一步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规范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利用,营造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