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返现,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小恩小惠“收买”消费者的好评。在现有电商平台的推荐机制下,商家的好评率决定了其店铺和商品链接的曝光程度,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抉择。在国家相关制度的规范下,好评返现的行为大大减少了,但是在一些电商、外卖行业依然有好评返现的事情发生。消费者以好评返现“回血”,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
好评返现红包高于购物款
今年元旦前,太原市民小李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了一款手机钢化膜。价格很低,每片仅仅0.8元,没有犹豫,小李立刻下了单。大约三四天后,小李的手机钢化膜邮包回来了,拆开包裹,不看还好,看了后,质量差的没法说。小李正准备丢弃时,竟然发现包裹里还有一张5元的好评返现的卡纸。
小李面对消费钱款并不多的0.8元手机钢化膜购买价和好评返现给予5元红包的诱惑,这让他非常纠结,要不要靠好评返现来“回血”呢?这个好评究竟给不给?他犹豫了。
晋中榆次区大三学生小张,在2022年“双十一”期间,为自己购买了三根笔,价格也很便宜,只有2元钱。笔写起来不是很流畅但还算能用。同样他在拆包裹的时候,发现包裹内有一张3元的好评返现卡片,随即联系客服咨询,商家告诉小张,要领好评返现红包需评论有“书写流畅”等话语。为此,小张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领取好评返现红包款。
赔本的好评返现红包究竟图啥
一般来看,好评返现红包高于购物款,这是一种“倒挂”现象,那么商家如此做,究竟图的是啥?
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网购商品,在首先考虑价格的同时,网友的好评还是决定购买的重要指标。省城某大学生王晓就坦言,日常网购,同样的商品,购买成功与否,与好评多少有很大关系。
尽管多个平台均采取措施进行打击和治理,但仍有一部分商家为抢夺更多交易机会,不惜铤而走险购买刷分刷评服务,这也导致刷分刷评团伙始终难以被彻底消灭。
记者在各种平台上搜索发现,一些电商平台上仍藏匿着大量披着“口碑运营”“代运营”外套,实则提供刷分刷评服务的店铺。
在某宝上有店铺月销最高能达到上千单,而在另一电商平台则显示有上万单,有的甚至宣称“保证商家没有一条差评”。
某网店平台工作人员就坦言,刷好评成本较高,但是如果通过好评返现红包,来促使消费者在评论区发其所购买的商品图片和光鲜的好评语,看似是赔本的买卖,实则恰恰相反。
好评返现看似赚了但不划算
如今,好评返现乱象已成为投诉热点。1月30日,一消费者投诉称:某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好评返现不给,欺诈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好评返现,结果显示有7515条相关投诉。投诉对象多为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网络订餐平台。同时,投诉只有少部分显示状态为“已完成”,而绝大部分显示为“已回复”或“处理中”。
一些专家表示,部分商家的“好评有礼、好评返现”等经营方式,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是不合法的。“‘好评返现’看似赚了,其实到头来受害的还是消费者,最不划算。”
去年7月,临汾市市场监管局曾发布消费提示,好评返现属于违法行为。好评返现不是网购后的小福利,消费者小心陷入“哑巴吃黄连”的尴尬境地。
近日,省消协相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参与好评返现,作出与实际商品、服务不相符合的虚假评价行为,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同样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的不实评价行为会影响自身商品、服务的售后维权。卖方对好评返现附加的条件,普遍是消费者要对商品、服务进行无瑕疵评价,一旦后续产生质量问题,或者与宣传不符的情形,消费者之前在电商平台的无瑕疵评价,可能会构成对消费者不利的自认,成为卖方免除、减轻自身责任的法律抗辩事由,给消费者的售后维权带来困难。
去年11月,江苏省市监局通报的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扬州一公司因好评返现虚构好评,被处以1.5万元的罚款。
为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推动行业自律,督促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本报记者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