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悦读

往事旧景

  空闲时,我常想起两件往事,其中的情景既感到快乐,又有点失落。
  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邀请一个女孩到西山郊游。她与我同龄,是大学校友,又在业余英语班教过我一段课。我们同在一个大楼工作,但是,分属于两个不来往的大单位。
  那是秋天的一个周日。我俩在京西一个景区门口碰头,然后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紧不慢,随兴而行。爬到山顶,正是太阳落山之际。金色的阳光是那样光亮且柔和,把一切景物都照得那么美丽和谐,简直找不出一点丑陋的地方。太阳将要落下的远方,一道道山脉横亘在我们的眼前,一层层向天边扩展延伸。一道道峰峦起伏跳跃的曲线,像一条条流动翻卷的河流,又像一条条长长的迎风上下舞动的丝带。
  她在我身边,沉浸在金色的光辉中。风,轻拂着她的黑发,也滑过我的脸颊。弯弯的修眉下,她眼睛温柔沉静,面庞圆润光洁,目光专注远方。其神情在洋溢快乐的同时,又因长而翘的睫毛落下的淡淡疏影,似乎还有微微一丝惆怅,像是一个身闪金光,乐而有度的仙女。
  久立峰顶,我们衣衫伴风微动,远方彩霞缓缓飘移。山坳中的村庄,高低疏密不一的草木,曲折的道路,一切是那样清晰,又带点梦幻。这种感觉,像身在云间仙界,透过片片流动的彩云俯瞰凡间,景物时而明亮,时而暗淡,但是那广阔遥远的山川大地,时时刻刻都让人心醉。
  时隔多年,这次郊游我只记得这些场景。它在心里,就像一阵春风掠过一潭春水,波纹一圈圈地向外荡漾,把心灵天空的倒影晃来晃去,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另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初,农历年前夕。我回到家乡那座城市探亲,期间从市里乘车到一个郊县。车在沁河大桥边抛锚,司机回去找拖车。我留下等待,顺便来到沁河的大堤消磨时间。
  沁河已经解冻,水面很宽,却不深,一股股清水缓慢流淌。沁河两岸的平原,开始泛出绿色。河堤上杨柳冒出叶芽,枝条由灰白变得青绿或嫩黄。远处的树木像有一团团薄薄的清雾笼罩着。清风扑面,弥漫家乡独有的田野气息,微寒中夹着几分暖意,舒畅入怀。紧靠大堤的土地,是油绿绿的菜园,尤其是园中的菠菜,叶子厚实饱满,娇嫩蓬勃。菜地很大,有几个农民在引水灌溉。渠水欢快流淌,浪花奔腾。独自信步徜徉在连绵不断的大堤上,浏览沿岸这些早年再熟悉不过的景物,感到甜蜜美好。在外地游览再美丽壮观的风景,也没有这样的感受:初春家乡的田野景象,似乎胜过别处的瑶池仙阁。
  其实,这是远方游子的乡情与乡景的交融,不全是景物所致。我出生成长在这片土地。16周岁离开家乡后,到较远的都市学习工作,与家乡离多聚少。家乡的印象渐行渐淡。此情此景,一下子把年久淡化的乡情,细致形象地恢复涌出,真切触及心灵的深处。
  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那个女孩,早已出国定居,后来音信皆无。沁河已变得像一条小河沟,旧貌不存。回忆快乐的往事旧景时,常伴生世间的人与物,俯仰之间,一去不返的感慨。

作者系《求是》杂志编审 杨柏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