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许你们还不知道,还有家这么好吃的宝藏店,这么大一桌子菜有荤有素才99元,爱吃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瞧这小肉秃噜秃噜的,这真是路易斯的妹妹——够意思……”近年来,随着网红经济的风生水起,各大网络平台的探店主播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些平台的头部主播更是吸粉无数,风头无两。
起初,很多消费者还热衷于通过探店主播的视频“种草”或“避雷”。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大家才恍然认识到在网红探店火爆的背后是行业的不加约束、野蛮生长,哪里还有什么为粉丝谋福利,不过是一本本用“假剧本”变现的“生意经”而已。
主播试吃真假难辨
“怎么还给过水了,炸酱面过水差点意思。嚯,这哪是炸酱啊,这没法吃啊这个……”“这面条就上来了,面条也好。嘿,这小酱是真棒,油酱分离的……”时至今日,美食主播牛道两次探店肯德基炸酱面的视频仍旧被无数网友嘲讽与诟病。
标志性动作“单臂大回环”,再加上京腔口头禅“倍儿地道”,短短一年时间便让牛道在探店拍摄中吸粉百万。
牛道的这次翻车,也让无数网友认清了他的“两幅面孔”。然而,在网红探店的这波热潮中,像牛道这样的主播不在少数,整个行业可谓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从欣然“种草”也变成了频频“入坑”。
4月13日,太原市民董女士在小红书上看到博主推荐的意大利面餐馆,便欣然前往。可经过漫长的排队后,董女士发现餐厅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博主宣称的那么好,不但菜品味道一般,摆盘也并没有宣传的那般精致。
网红探店亟待规范
“我遇到的网红探店博主有两类,一类是确实喜欢拍美食,给网友们真实分享推荐的,还有一种是进来后就要和我谈合作的,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告我变现后咋分成的。”在太原市小店区经营一家串串店的何先生介绍说,他遇到的一些网红博主带着极强的经营目的,进店后便介绍自己是如何引流的。这些博主在拍摄视频时,往往会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褒义词句,餐馆的不好之处缄口不言,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往往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也对餐馆口碑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着“探店”逐步产业化,引流变现本无可厚非。但探店博主切不能给钱就好评,不给钱就差评。可喜的是,网络平台与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力整治这一乱象,为广大消费者保驾护航。
今年2月,抖音生活服务发布行业首个“探店规范”,打击虚假宣传行为,并明确了商家和网络达人在探店合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权利责任。
3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无序发展断然不能持久,投机取巧注定昙花一现。只有在个人自律、行业整治、执法监督的共同努力下,网红探店这本“生意经”才能走得更远,与消费者互利共赢。
本报记者王洋 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