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法院文化

为文如松

  树木和文章都是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的。各种佳木和众多美文,常有可以比拟的特征。在众多的乔木中,松树神姿仙骨,独特出众,让我感到尤为可爱。不仅如此,我还感到它从形到神与我心中的那些好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文似无形的松树,松树像有形的文章,是不是这样呢?
  好文章与松树在结构方面有物异架同之妙合。松树主干从根部出发,贯穿主干上的每个分枝,直达树顶。好文章的主干,如主题思想、中心观点、主旨立意,从头到尾,直贯每个段落。松树的分枝有长有短。文章的每个自然段落就像主干上的分枝。一些过渡段和非重点展开段,像是短小的分枝;思想复杂、内容含量重的段落,像是叶繁枝粗的分枝。每个段落中的一个个不同含义的句子,就像分枝上的一个个枝条。句中的字词、标点,就像那些朵朵松针。文章的主题、段落、句子、字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果像松树主干、枝、杈和针朵那样严密有序,血脉相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才有可能构建成如此精致的结构。
  文章的整体篇幅和各个段落之间,与松树整体树形和各分枝之间的关系是相近的。松树的每个分枝,大致呈平行舒展状。分枝层层有间距地向上升高,树形显得既高耸挺拔,又沉稳庄重,有协调的美感。好文章也是这样的。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是主题思想发展、逻辑推理,在那个层次的自然延伸和铺展。重点段落的篇幅不能臃肿,避免喧宾夺主。这就像大的分枝,不能过于粗壮体大,否则就压弯主干,造成局部与整体的失衡。这样,文章各个段落不仅在形式上,而且更重要在内在思想逻辑上,顺序合理,承上启下,层次分明,纵观全篇如一棵自然健康、枝叶无损、体态优雅的松树。
  在众人眼里,松树有很多可贵的气质、个性和品德。好文章也是如此。比如,松树有一种镇定自若的风度、大气从容的气象。那些大家手笔,文深语平,意高眼阔。多么复杂艰深的道理,多么重大紧迫的问题,它们都能以淡定不惊的语气,质朴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分缕析,说理立论。松树有高雅不俗的个性。一棵松树无论是独立于空旷的山野,还是混夹在一些杂树中,它总是风姿卓然非凡,让人一眼就能识出。好文章鄙视浅薄低俗的文风,从独到的思想见解到别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像松树散发松香一样,有着其特有的书香魅力,张扬着阳春白雪的风范。松树敢于战严寒斗酷暑,迎风暴抗雷雨,有临危不惧、坚韧不屈的傲骨。文苑中的正气之篇,语言像松针,带着锋芒,厚重的思想激荡出如松涛般的怒吼,有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勇气和斗志。还有一些奇文,为了传播被禁锢的进步主张,含蓄曲折、机智顽强地冲破黑暗专制的封锁。这也像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奇松,以枝干扭曲变形的方式,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发展。
  松树还有千年不老的美誉。古人的名篇佳作,像千年古松一样长盛不衰。松树的生命期为什么能这么长久?因为它即使长在山崖石缝里,也能坚持不懈地扩展根系,蓄积养分,不急于生新枝换旧叶,追求快生速成。只要有一点点土壤和微小的缝隙,哪怕根尖扎到那里需要多么长时间,它都不放弃吸收那点微薄的养分。文章想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也要耐得住寂寞,把自己思想的根系持久深入地扎入社会和文化的广阔沃土,不停地汲取各种珍贵的思想精华,深思熟虑,精心打磨,厚积薄发,才能常读常新,而不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松与文的相似之处,无需再细说了。我把两者联系比较,既是为了探究优秀文章形成的诸多要素,又是为了启发自己放眼广学为文之道,甚至可以为文如松,师法造化。

作者:《求是》杂志编审 杨柏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