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理论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意蕴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融合了未来现代化国家发展形态的构想和中国式的特色实现路径,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发展前景的明确。”使得其科学内涵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感悟。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理解把握以及今后实践路径进行了剖析和论述,对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字: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是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其现代化来讲,我们一直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前进,就中国式现代化来讲有着崭新的时代内涵,是在中国话语构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有着中国特色的话语。“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以现实实践为基础,聚焦原创话语生产并将理论观念整合外化的过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有着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内涵,内涵丰富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基数大是中国的显著特征。在人口基数巨大的情况下,走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就是彰显大国特色,人口多意味着使命更重、情况更加复杂、更难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中国在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下走的道路更加扎实。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更好的体现出我们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与毅力,展现出的大国风范和大国度量。在此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将在世界发展上具有深刻的意义,是绝无仅有的重要现代化实践。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担当。做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才能不断朝向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不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优化政府职责,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要使得初次分配真正在人民群众身上得以展现;再分配注重公平,要不断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得再分配合理合法合规,惠及更多的人,使得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物质和精神都富裕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容构成。”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方面。物质文明发展到很高的层次而精神文明发展跟不上,这样的发展道路也是极不平衡和稳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协同并进发展的。“资本主义文明固然是现代文明形态的起始却远非现代文明形态的终结,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脱离形成矛盾滋生的文明形态,导致现代文明形态的异化”。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要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注重思想文化的传播,展现文化自信,不断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当前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在高质量发展经济条件下,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给我们的积极反馈。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考量,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当前在中华伟大复兴的重要关键点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更加强调人的发展不仅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在向自然进行索取的时候,自然也会以加倍的方式返还给人类,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也会用其他的方式造福人类。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形象和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友好往来的国家,积极展现中国的大国风采和担当。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塑造,中国始终遵循“不称霸、不扩张”的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将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信念贯彻到底,不断提供发展机会,平等友好地对待各个国家,推动各个国家友好往来,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密.刘力燔.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阐释:六位一体的逻辑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23(2).
  [2]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2):1-10.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杨聪林.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解析与实践路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4[2023-03-26].
  [5]张晓明,田茂农.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考察[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3(01):16-22.
  [6]罗心欲,王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J].沈阳干部学刊,2023,25(01):15-19.(作者:内蒙古工业大学 胡莉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3-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