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的系统且科学的理论,从实践、社会主体、辩证思维、社会主体和世界视野等系统的研究方法入手,认识和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当今世界正在遭遇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怎样在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 社会科学方法 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意蕴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科学理论,具体以实践为基础、社会主体为对象、辩证思维为指导和世界眼光为视野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对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认识是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的主观选择和历史的客观规律共同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第一次历史转变后意识到物质是意识的本原,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劳动使人具有了语言和思想交流的能力,所以,人的意识活动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经典作家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观的视角出发,用于分析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以社会主体为研究对象、以辩证思维为指导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观念是实践观,认为社会生存活动从根本上就是实践,而实践既是一切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意识的归宿和目的地。“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理论研究必须要以社会实践为立足点,检验理论研究是否可靠也必须回到社会实践中去。首先,实践是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类的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社会实践,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寻求真理。其次,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理论研究就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展开,也一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要与时代和实践同步伐,真正了解社会的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满足人民的愿望,做到与人民共命运。
(二)以主体为对象的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科学研究的源泉,人民群众的需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依据,解决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三)以辩证思维为指导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主要思维武器,而辩证思维正是利用对立统一的观念展开思维的科学理论思维。科学的辩证思维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联系是普遍的、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以此为基点理解事物的实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解决时代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用辩证的思维处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合适的科学方式解决。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党和全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使得中国终于迎来了强起来的局面。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作为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人类社会的科学理论,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也发生了转变,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时而新。
参考文献:
[1]吕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J].科技资讯,2021,19(05):191-193.
[2]高德胜钟飞燕.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使命[G].《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82-188.(作者: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