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立身勤为本,居家过日俭为先;
穷而有志富不奢,莫把易得视等闲。
第二处事讲仁义,与人共事莫贪婪;
亏人是祸不是福,不义之财切莫沾。
第三敬老又尊贤,祖辈恩德重如山;
滴水之恩涌泉报,忠孝节义皆顾盘。
第四勿把国法犯,若犯王法后悔晚;
惧法守法朝朝乐,欺公瞒上心不安。
第五行为要端庄,不偏不倚走中间;
为人不做亏心事,福寿安康心态然。
这是我的曾祖父的祖父张景成的临终遗言,算是我们张家的祖训,或者说是家训吧。张公远古,已成了张家祖先,许多事情已无法追考,只留下这五点铭记,以示后人。我的曾祖父张剑南,就是铭记祖训,传承家风的张家典范。
曾祖父本名张汝蘋,字剑南。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骑兵科就职,后升任督军府副官、山西督军府高级参谋、大同城防司令、提任晋北镇守使。创建汾酒“晋裕公司造酒厂”,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山西省政协委员驻京代表。
我们张家的家训,我认为,就一个字——义。义不容辞的传承大义,传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民国15年(1926)阎冯开战,大同被围,时任大同城防司令的曾祖父,勇率新部,固守孤城。在108天的激战中,确保了大同始终为晋军掌握,我的曾祖父张剑南,被委任为晋北镇守使。
曾祖父感恩戴德,欣然领命!
然而,军情复杂多变,当时的知县李圻一起坚守大同,却在事后不但未得嘉奖,反遭诽谤。上级电令曾祖父“押解李圻回省,听候审讯”。
我曾祖父接电立即回省面阎,为求李圻叙功辩冤,上级不听,曾祖父愤然辞职,后为李圻多方冒死营救,终使李圻于次年5月获释。
处事讲仁义,行为要端庄的家训。在曾祖父表现为宁可不当官,也要端正品行;宁可身陷囹圄,也要救人于水火;宁可舍身丢命,也要伸张正义!这就是先祖刚强正直,善恶分明的人性和能够适应任何狂风暴雨而谋求生存的顽强生命力!
民国16年(1927),曾祖父在任石门警察所所长期间,偷卖毒品的日本人“华友洋行”给他悄悄送来3000块银元,以求不查不究。曾祖父却故意将洋行行贿之事公之于众,当即激起公愤。群众自行组织起来到该洋行进行检查,曾祖父随即派警察前去,以调停为名,协助检查。结果查出违禁品多种,愤怒的群众上街游行。日本领事馆慌了手脚,忙派人求见,曾祖父向日本领事馆提出:一、焚烧查出的毒品。二、封闭华友洋行。三、驱逐洋行日本人出境。四、留守石门的日本人不得买卖毒品。日全部接受此四项,并在文件上签字,众怒始平。
在我的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曾祖父一身正义、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使我们后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以曾祖父为榜样,一定对党忠诚,完成使命,强化责任,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除娇气,蓄虎气,砺血性,强胆魄,做一棵路边蔷薇,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穷困而变节!
曾祖父一生最骄傲的功绩,是在1915年汾酒获得巴拿马赛会金质大奖章后,成立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
1916年,山西官方获悉汾酒获得大奖章后,喜出望外,随即指示时任副官的曾祖父,筹划“提倡和保护名产”事宜,公商合营无望以后,曾祖父遂提议采用私人集股的办法兴办公司,他的提议很快得到支持,并慷慨解囊和公开向社会募股,组建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由“义泉泳”酒坊供酒,晋裕公司负责全权经销,特聘杨德龄出任经理,曾祖父的父亲张文福担任董事长。在曾祖父的自叙中,其实,其他人都是空股,真正出钱的,只有曾祖父一人,至于钱从何来,这不用担心,曾祖父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绅士!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华汾酒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在当时的环境下,离不开我的曾祖父的开枝散叶,谱写篇章,这是汾酒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跋涉和跃进!
曾祖父传承家训,立身为勤,居家节俭,为了发展经济实业,保护家乡特产,耗其心血,毫不吝啬,为张家后人做了榜样。
民国8年(1919),曾祖父奉命创建了山西国民师范及附属小学,开办了留日预备学校和医学学所。恪尽职守,成绩显著,被委任为三校总训育长。为振兴山西教育,培养精锐人才,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
铭记祖训,传承家风。我的曾祖父,以德为先,育人为重,忠厚传家,善祖敬先,传承文明,尊老爱幼,温和恭谦。一生为国使命,尽忠人民,仕途达官,报效致诚。曾祖父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堪为我辈楷模。我们一定牢记先祖功德,传承优良家风,继承老辈遗志,不在虚言,重在行动,奋发努力,孜孜以求,再振张氏雄风!
作者系汾阳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政委、一级警长、一级警督张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