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人生在世若能把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是值得庆幸的。2016年幸运的橄榄枝兜兜转转降临到我的手上,在南宫我有幸成为一名从事书画培训的老师,人生也就此打开了新的一页。
1960年代末出生的我,童年时期对那个特殊年代还有些许朦胧的印象,广场和街头到处贴着毛笔书写的大标语,父亲领我上街时便指指点点开始了识字的启蒙教育。每到春节前夕,特别愿意看邻居大爷给邻居写春联,看着人家挥洒自如,在红纸上写下漂亮的墨迹,好生羡慕。
小学四年级,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我终于拿起了毛笔,参照字帖像模像样地操练起来,照猫画虎写了许多。还时不时地用毛笔和颜料连写带画出版报,自鸣得意地将所谓作品贴到墙上等待人们夸奖,小小年纪心头埋下了热爱书法艺术的种子。
1990年代初我成为南宫一名工作人员,受单位文化氛围的影响,时常拿起毛笔有一搭没一搭地悄悄地练,默默地学,每当得到只言片语的赞许,觉得自己还是懂点书法艺术的。
2016年7月,因工作重心调整,我承担起文化宫书画培训的任务,当时第一感觉有点小庆幸,真好呀!再一想无头绪感到好难,转型有点忒快了吧。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性很强的培训,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内忧肩头有创收压力却缺少师资,外患省城的书画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但源于一种使命感和骨子里的要强,我咬牙撑起了从事书画培训这一重任。在南宫领导的支持下,聘任省城知名且有敬业精神的名家授课,发挥公办品牌优势,从无到有开始为省城职工及职工子女办起了书画培训,内强专业素质,外塑南宫管理形象,办班从少到多——十个、二十个班,涵盖软笔五体、硬笔、花鸟、山水、素描各门类,成人、少儿应有尽有。
特色教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员线下授课——精彩,移动课堂看展览——惊叹,公益讲座交流经典——开悟,潜移默化地使学员认识到书法艺术的一点一划、一撇一捺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同时借助自主展厅优势,为更好地提升及展示学员风采连续举办了五届优秀师生书画展,受到学员和社会各界好评;另外还组织辅导学员参加各项比赛及考级活动,在山西省文联等主办的少儿新人新作奖大赛、山西省首届“翰墨薪传”杯中小学生书写大赛中,南宫书画推荐的学员获得多个金奖,单位也分别获得最佳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誉。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成绩取得了一点点,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古语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年过不惑及至半百,身临其境天天和笔墨打交道,我发现自己距书法艺术还相差甚远。特别是有幸与书法授课老师李建忠等结缘,不但学到了手法技艺,还让我领略到了书法艺术所蕴藏的生活哲理:笔尖筋骨柔带钢、一波三折精气神和收放自如、主次之分、君子藏器等,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修正和提升了一些书艺观念,而且涵养了我日常做事精益求精、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家人说我变了好多,往往早晨五时他们都还在休息,我就悄悄起了床,拿起笔来描红舞墨,八成的独处都献给了书法,在方寸之间享受夜深人静涂涂写写的自由和快乐。在单位我也多了笑模样,和同事、学员聊起书法也津津乐道。自从多了书画相伴的时光,我懂得了处理“快与慢”“静与躁”,也懂得了宽容,生活中减少了繁缛的社交应酬,去除了消极懒惰及挑剔的眼光,生活和内心多了阳光充溢的快乐!
是啊,人生与书法相伴,时刻享受浸泡书艺墨香的感觉,把心灵安放于艺术空间,注定不寂寞,且多欢喜。
梁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