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岁半宝宝每天都要吃的,AD、钙、锌、DHA、叶黄素,现在我们吃饭好、个子高、眼睛亮,体检时连医生都夸我们长得好。”这是日前记者在浏览短视频平台时看到的一段视频,不少宝妈在评论区“焦虑”了起来,纷纷留言:“不吃饭补锌真的管用吗?”“我们家个头太矮了,吃什么有效果?”作为消费者,你是其中一份子吗?
“人家的孩子两岁半就已经98厘米了”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样的营销方式还有一个特别的说法——“焦虑式营销”,主要是商家在销售产品时,通过找到用户的情绪弱点,以制造焦虑或者放大某一方面的焦虑情绪为手段,然后引导购买。记者发现,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太原市民韩女士向记者讲述:“我们孩子今年三岁了,身高92厘米,在小区里跟别的孩子玩儿时也差不多高,每次体检也都说正常,但是看了现在的不少网上带货主播的视频,我越来越不淡定了,动不动就说因为营养补充的好,他们的孩子两岁半身高就已经长到98厘米,甚至还有3岁就长到1米多的。每天看这样的宣传视频,我也开始忍不住给孩子买起了各种营养品。”
不仅如此,据韩女士介绍,线下商店也存在此类问题。记者走访了位于太原市的多家母婴店,表示想要购买奶粉,选购之余,销售人员往往会主动过来攀谈,表示奶粉容易导致便秘,可以给孩子再买一些益生菌,促进肠蠕动,配合奶粉的话还能能增强对营养的吸收。此外,婴儿水、儿童酱油、维生素软糖等等都是销售人员重点推销的产品。“咱们孩子每天吃饭才能吃多少蔬菜呢?那维生素肯定是不够的,长期下去肯定会缺营养的。”“孩子头发黄、稀疏,那是缺微量元素了。”“孩子吃大人吃的咸盐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得吃儿童版的。”韩女士向记者列举了不少母婴产品销售者的营销话术。“不得不说这些话真的有用,做父母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往往这样就走进了商家的套路中。”韩女士说道。
早教产品、线下机构同样难逃焦虑式营销
除了食品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教类产品、线下机构等同样难逃焦虑式营销套路。“两岁以后,孩子的全脑开发思维一定要训练,等孩子上学以后你会明显感觉到,它就是未来学习的助推器,逻辑思维好的孩子,将来会具备学霸气质。”这是某儿童图书的宣传广告。看着这样的广告,一些消费者说道:“现在养孩子真的太卷了,看到网上的许多孩子两岁半,这样的逻辑思维书已经可以做好几本了。”
类似的产品不胜枚举。在线上平台,记者看到最近销售火热的一款早教逻辑思维训练机产品售价499元,包含一款可以朗读播放的思维机和约200张的题卡,下单购买的家长不在少数。
在线下,一些早教类机构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6月1日,记者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一家刚刚开业的儿童运动培训机构,询问过后,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孩子从2岁开始就可以进行运动培训了,这和普通的游玩不一样,会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授课。如果不重视孩子的大运动发展,身体各方面力量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对未来上学的运动、甚至是中考体育都有影响。我们现在的孩子抵抗力很弱,容易生病,更要多做一些强身健体的活动,而且运动量跟上了,孩子也能多吃饭,身体长的也好。”记者了解到,此类型早教机构一般都是以售卖课包为主,售价普遍在100—300元/节课。
别让焦虑营销起反作用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贩卖育儿焦虑、传播错误育儿知识的销售者。近期,各种消费节接踵而至,焦虑式营销频现,“先是卖营养品,到现在的卖课、卖书、卖文具,好像跟孩子挂钩的东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不仅引来了家长的焦虑,还让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感受到压力,最终受伤的一定是我们消费者。”韩女士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通过制造焦虑甚至是恐慌来获取流量进而推销产品的方式层出不穷,也让许多家庭苦恼不堪,在教育方面起到了反作用。消费者应该对此类信息有一定的甄别能力,不要盲从成为焦虑营销的对象。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下结论,可以多和身边情况相似的人群交流,看是否有必要购买。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