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老师需要及时地对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在小学的低段数学的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对数学主题图多加利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与素养,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单元主题图;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小学低段的数学授课工作而言,老师通常面临着较大的授课压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等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数学老师需要积极地利用主题图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于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
一、小学低段数学单元主题图的价值功能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授课工作中,主题图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中,主题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教材中,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数学相关知识点。这种形象直观以及生动有趣的方式,往往能够让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主题图进行相应的课堂设计,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丰收。
首先,它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效果。在一些故事情境的支撑下,在一些色彩与画面的冲击下,不仅能够极大地引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它可以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教材以及主题图进行认真地研究与分析,以及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点实施有效的分析。长此以往,对于提高数学老师的低段数学的教学水平而言,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小学低段数学单元主题图教学实践的策略方法
(一)建立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趣味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唤醒,那么接下来老师进行授课活动就会变得更加高质量以及高效率。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老师构建高效的授课课堂,而且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老师进行“加与减”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时,可以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融入到主题图中。例如:老师可以结合主题图构建这样的授课情境:“A同学邀请班里的其他同学去家里做客,然后A同学的妈妈买了15个大苹果招待同学们。A同学给每个被邀请的同学发了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8个苹果。现在,有谁能猜出A同学邀请了几个班里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情境建设,小学生往往会变得学习热情高涨,争相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变化主题图意义,培养动静结合。单元主题图中涵盖了大量信息,教师要理解主题图存在的意义,始终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保证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衔接更为密切。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静止的、单一的,低年级学生不懂得应该怎样分析。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多媒体,在动静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单元主题图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0”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猴子吃桃子”的主题图后,应用多媒体重新创设故事情境,如小猫吃鱼、小狗啃骨头等,让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展开联想:还在哪里见到过“0”?让学生在感知数字的基础上发散思维。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若干与“0”的知识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看懂主题图表达的具体意义,还要掌握“0”的计算方法。
(三)加工主题图内容,实现化繁为简
大部分主题图对数学问题的阐述是具体的、明确的,但是也存在部分主题图的情境过于明显,反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只是关注主题图的表象,没有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难以深入挖掘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删减与完善,加工主题图。
(四)引导学生思考,锻炼数学化思维
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教育,同时也可以绘制一些学校食堂与操场等场所的区域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加深小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象的内容,例如:当老师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东西南北”的主题图,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与实践。在早上或者傍晚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太阳方位。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太阳方位与方向判断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牢固地掌握“东”与“西”方位。同时结合“上北下南”以及“左西右东”等相关的规律,来准确地辨别“南”与“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题图在数学低段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显著地促进老师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而且也能够明显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与思维等。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授课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总结与主题图相关的授课经验,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低段数学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进步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瑞.浅谈单元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7):104,106.
[2]赵智敏.小学数学主题单元统整教学初探--以“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2):41-42.(作者:山西省万荣县城关小学 丁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