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生

买的越多越划算?陌生人“拼单”须谨慎

  •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已经开始,部分电商商家的优惠力度再次升级。相比往年,今年的不少赠品开始升级为同等量正装。在这样的规则下,消费者往往需要购买更多的产品,才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因此,不少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求拼单”,力求在买到心仪产品的同时,也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日前,社交平台上已经涌现了一些本地拼单群,部分小众产品还有异地拼单群。这样的拼单方式究竟靠谱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提前半个月备战找“拼友”

      “这套护肤品是买1套水乳送1套水乳,如果自己买的话,到明年‘6·18’都用不完。所以我找了一位同事一起拼单。算下来的话,每套不到300元。”张女士说,自己大概从两个星期前就开始盘算今年“6·18”要购买什么东西,然后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和电商主播发布的预告,挑选出了最划算的商品规格。“这两年‘6·18’和‘双11’的特点是,买量大的组合才能拿到更低的折扣,很多是1个人甚至1个家庭用不完的量,只能拼单。”
      记者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搜索“6·18拼单”,看到了不少帖子,并且该关键词后加上城市名,还可以得到更精准的搜索结果,与之一起出现的还有“开箱视频”“某直播间”和一些热门商品的推荐搜索词条。网友们在帖子里回复上自己的需求和所在地,就能吸引到不少“拼友”评论留言。记者根据评论区里的链接和二维码,顺利加入了多个拼单群,这些拼单群的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进群的大多数人在同一个城市。当一个人说出需求,有人响应后,很快就会转入私聊,然后组建自己的小群。
      购物达人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尝试拼单购物,为了买到心仪产品,已经加了很多微信群了,她选择的都是和住得近的人拼单,然后当面交货。“我和拼单的人约定先验货,再付钱,就是为了减低风险。”该网友表示。
      如果在本地没有找到“拼友”,能否寻找到异地“拼友”呢?记者搜索发现,在部分小众产品求拼单的评论区,就有不少异地网友在此留言“组团”。相比本地拼单,异地拼单往往需要邮寄交货。为了吸引大家和自己“组团”,一些网友会在拼单介绍中附加拍摄开箱视频和发订单截图以及物流信息,此外,还会要求对方先支付定金,以免跑单。

    拼单带来的并不只有划算

      “在一些比较热门的主播直播间里,备货少或者优惠力度大的商品比较难抢到,有些没有抢到的网友会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分享’。之前,我所在的拼单群里有一个群友就被骗了。当时,她没能抢到一套护肤品,就发帖希望有人能卖给她一半。帖子发出去后,很快就有人给她留言,表示可以转卖一半给她。结果,她刚把钱转过去,骗子就把她给拉黑了。所以我只敢选择和认识的朋友拼单。”张女士对记者说。
      陈女士和陌生网友拼单时就闹出了“不愉快”,陈女士在拼单群里拼了一款护肤品,按照约定正装每人一套,但对方把最好的赠品留给了自己,相对不值钱的赠品分给了她,陈女士找对方私聊,却直接被拉黑,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拼单还存在价格问题,是按照实际付款价格还是直播价格,付款下单者有时会有一定金额的会员优惠券和积分,实付价格会比直播价格更加优惠,而优惠的这一部分往往会成为争议的焦点。下单者认为自己的优惠券、积分、跨店满减、蹲点抢红包等优惠也是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的反馈,不应该被平摊掉。而另一方面,拼单者认为凑单就是为了达到满减的标准,如果最终价格比满减前还贵的话则完全没有必要拼单。

    拼单有风险 易发纠纷维权难

      与陌生人拼单网购,存在较大风险。因为是几个陌生人私下约定的一种共同购买行为,缺乏明确规范,很容易产生不发货、收假货、甚至逃单的问题。
      广东铭扬律师事务所律师谢艺琳表示,寻找陌生人拼单在法律上其实是一种委托购买的关系,存在委托人、下单人、商家三个角色,三个角色之间又构成委托合同跟买卖合同两个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商家只对下单人负责,而拼单者则只能找下单人维权。由于在网上双方不认识,交易过程中任意一方退出或者违反约定,最后就会造成另一方难以维权。要提醒拼单者,在过程中,无论是文字聊天记录,还是图片记录,或是语音记录、视频记录、网络连接记录等,都务必留存好,这些记录将会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特别是一些贵重的商品、电子产品就更不建议拼单,如果一定要拼单,也建议尽量选择亲戚或者认识的朋友进行拼单,这样才能减少后续沟通的成本。
      与陌生人拼单,想退换货物或享受售后服务的话,得与下单者沟通,沟通成本会较高。此外,网购与陌生人拼单还可能存在赠品分配纠纷、网络诈骗等风险,消费者一定要谨慎。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如果陌生人之间拼单出现纠纷,则需要通过法院起诉、仲裁等方式进行维权,维权时间和难度将有所增加。建议消费者理性购物,同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如果要参与陌生人拼单,一定要提前把价格、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约定清楚,对高于正规渠道的优惠力度提高警惕,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本报记者孙煜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