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热点·理论

“双争双兴”工程助力乡村振兴23条举措等你来实践

青年人,你准备好了吗?

  6月11日,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今年我省继续以“双争双兴”工程为牵引,以“两助两帮”为重点,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争当青年先锋、争做青春战队,确保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久久为功、善作善成。2023年“双争双兴”工程助力乡村振兴23条举措等你来实践。

争当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继续实施农村青年技能提升行动。在农村青年从业相对集中的农业、建筑、服务等行业中,结合用工需求,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0000人。其中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依托区域电商平台和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结合“数商青年”系列云课等多种方式培训青年电商5000人。
  深化“青春兴晋”行动。推动在全国重点院校建设“学子归巢工作站”,宣讲山西人才政策,宣传山西发展形势,开展座谈会及其它主题活动,引导晋籍优秀学子返家乡发展,助力“晋才晋用”。
  持续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10000名大学生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实践服务,帮助高校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优化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招募志愿者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事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等服务工作。
  开展青年典型寻访选树宣传活动。推荐山西优秀青年参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活动。继续加强2022年“山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传工作,组织青年典型宣讲交流,强化示范带动,并在各类媒体上展示青年先锋先进事迹。指导各市级团委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2023年市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选树宣传活动,每市选树30名优秀乡村青年典型,用真人真事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农村发展。
  举办2023年山西省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程。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2023年山西省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农村班,将“青马工程”农村班培训内容与“三农”工作相结合,实现政治素养和农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并组织市级团委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市级培训、指导县级培训,选拔培养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青年骨干不少于500名。
  开展“山西青年创业创新创优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评选表彰2022—2023年度“山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五届“山西(杰出)青年创业奖”和2023年山西省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山西省十佳(优秀)青年志愿集体。在获奖选手和集体中,注重选树“三农”领域的青年人才,培养和激励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在我省乡村振兴领域建功立业。
  举办第十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乡村振兴”赛道,对获奖作品给予最高10万元资金补助,优先推荐“青年创业板”挂牌培育,同时打磨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国赛,实现团中央、省、市、县四级赛事联动促“三农”创业的良好局面。
  举办第十八届“振兴杯”山西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在竞赛设置上向涉农工种倾斜,进一步帮助农村青年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助力青年就业。整合各类资源,举办山西共青团线上线下招聘会,收集并发布岗位信息不少于15000个,切实做好青年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
  加强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以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和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为重点对象,通过“团团微就业”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团干部结对帮扶措施,通过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帮助不少于1500名毕业生找到工作。
  推进“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以直播活动为牵引,围绕绿色发展、老区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文旅、农民丰收节、定点帮扶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不少于30场,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展销等活动,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上行。开展“中国青年年货节”直播助农活动,促进农产品线上成交量。
  优化“青创板”推荐挂牌政策。高质量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企业在山西“青年创业板”展示培育,重点关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等领域相关产业。其中,各市级团委、综改示范区团工委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年度新增挂牌企业分别不少于20家,全省年度新增挂牌企业合计不少于240家。

争做乡村振兴青春战队

  加强基层团组织标准化建设。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牵引,加强县域青年组织和工作阵地建设,推动县域团属青年志愿服务类、创业就业类、文艺体育类组织标准化建设稳定巩固在90%以上。
  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全省高校学生组建1000支社会实践战队,发动青年学生了解认知乡村,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
  持续推进“美丽山西·青春行动”。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宣讲,推进“保护母亲河”净滩行动,深化各类环保主题活动,开展活动不少于100场。
  开展“青春理响晋行时”宣讲活动。引导乡村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发动各级团组织举办各类宣讲活动不少于100场,开展“丰收三晋”网络话题活动。
  开展“青联组织服务千村”计划。推动青联委员服务团为结对乡村提供服务支持100次。在偏远乡村建设的“希望小屋”开展服务活动100场,把关心关爱服务向小屋延伸,为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全省各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之家等500支团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好已有阵地,支持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青年文明号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发挥集体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服务中心大局、促进农村青年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新时代希望工程。资助困难家庭学子不少于8000人,打造“小马书屋”和“臻心计划”品牌项目,把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变化,将工作重心从提供“物”的硬件帮扶向关注“人”的软件支持转移。
  深化实施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继续推进灵丘、石楼和临县等3个县14个项目站点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关怀帮助工作,开展活动不少于400场,累计服务留守儿童不少于4000人次。
  继续开展“伙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项目。为安置区青少年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社会融入等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500场,累计服务青少年不少于5000人次。

本报记者秦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