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霄山自古就为盂县十景之一,因风景秀美、山峰耸峙、巉岩突兀、古洞幽深,兼山顶建有天齐庙,规制与泰山相仿,因有登此山而目下风光尽览之态势,故俗称“小泰山”。同时,有闯王李自成和相传有李世民两位帝王于该处题字,山以人尊,故历史人文积淀极其厚重。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如火如荼,越霄山逐渐成为人们的攀登旅游打卡地,越来越为外人所熟知。省内外专家学者更是多次来考察论证,解码越霄山。
6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谢路军,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徐日辉,山东潍坊博物馆研究馆员、考古学家、青铜器学家、古文字学家孙敬明,山东潍坊博物馆研究馆员、博士王曦泽,山西省民协副主席马玉隆,省作协副主席、阳泉市文联原主席侯讵望,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崔庆和、副会长陶之义等专家学者来到越霄山进行实地考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晶明现场逐一进行解说,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越霄山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秀美风光。
下午,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尚明,县政协主席史俊宝,县人大副主任王红雁,县政府副县长韩秀山等县领导参加“北方水泰山——越霄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高尚明在欢迎辞中表示,越霄山文化作为盂县地域文化的代表,需要认真研究。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为打造有“北方小泰山”之称的越霄胜境,推动盂县全域旅游工作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仙人乡书记李敏在推介仙人乡情况时表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各级三晋文化研究会的鼎力相助下举办此次文化学术研讨会,深挖越霄文化资源内涵及价值,保留、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振兴;必将推动仙人乡文旅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融入全域旅游的发展大局中。
期间,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阳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来贺信贺电。
专家学者与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等就越霄山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当代价值、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孙敬明指出,盂境各代建立奉祀泰山庙宇者众,而以越霄天齐庙最为崇隆,供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且香火弥盛,咸云灵验;文人咏赞,千百余年,遂得小泰山之名焉。
马玉隆高度赞美越霄山有四美:山名美、山色美、山形美、景观美。
徐日晖教授指出通过自然禀赋、文化传承、民俗活动、民间传说等多方面的考察调研,建议文旅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游越霄风光,品仙人美食,创建越霄山、仙人村联动文旅景区。
冯潞副会长建议:一要针对性地做好学术研讨,梳理总结现有的文旅资源,为下一步的文旅造势,打下基础;二要将仙人村与越霄山结合起来考虑,互相作用,形成合力;三要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使越霄山在保有其自身魅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时代精神,这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阳泉市文联主席侯讵望发言道:“站在山顶,眼界开阔,一眼望去,群山低首,村舍依稀,给人一种高接云霄、遗世独立的感觉。我登到山顶的时候,就曾经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晶明会长发言道,越霄山山势崇隆竣绝,巍然足恃,颇具岱宗风范。峰顶琼楼玉宇,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明清以来,以仇犹十景之一,驰名三晋。
宫长为会长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综述点评。阳泉市藏山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县委办主任闫福善致闭幕辞。他表示: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是盂县认真践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不仅推动了越霄山文化的深入研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盂县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爱护,在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打造地方文史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描绘高质量建设文化强县的新时代新画卷。
李彦青 田灿/文 贵如 彦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