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山西民歌更是源远流长,既有尧天舜日之时的《击壤歌》和《南风歌》,又有《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更有现代耳熟能详的《太行山上》《黄河船夫曲》《走西口》《桃花红杏花白》《看秧歌》《绣荷包》《想亲亲》等。山西可收集到的民歌有2万多首,其中有1374首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大致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和套曲五大类,因地域不同又分为多种形式,如山歌中的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
山西民歌深深地扎根于山西这片土地,不仅反映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情感,而且还反映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又因其唱腔独特、曲调优美、词曲融洽、感情真挚、情真意切、表现生活,因而易于传唱,千百年来得以传承和发展。但是,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这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当代,受影视、流行歌曲等诸多现代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及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使深深植根于乡土文化的民歌的传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研究山西民歌传承的创新发展之路,使山西民歌这一艺术瑰宝能够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使其熠熠生辉,不断创新发展。
一、以视频形式挖掘、记录山西民歌的根与魂
民歌蕴含着民间艺术的根与魂。山西民歌虽有2万多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非常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传承保留下来的民歌数量已经非常有限了。山西民歌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有的已去世。因此挖掘、记录山西民歌根和魂的工作已刻不容缓。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级音乐家协会在挖掘、记录山西民歌根和魂的工作中大有可为。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刘改鱼口述历史》录制视频在网络平台推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刘改鱼老师是山西民歌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左权开花调的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在视频中,刘改鱼老师从《桃花红杏花白》的味道、《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故事、《劝夫卖余粮》演唱风格的思考、如何看待民歌演唱的“山土野”、年轻人应该怎么学习民歌等方面展开讲述,将蕴藏在刘改鱼老师身上的山西民歌的根和魂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因此,应创新山西民歌的保护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推动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历史项目,将山西民歌的根和魂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保存。
二、培育山西民歌欣赏和传承的大众群体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再加之现代社会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多元,使民歌生存的土壤不断受到冲击,再加上老一代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相继逝去,歌唱者锐减,听众也在大面积流失。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创新传承模式,培育山西民歌欣赏和传承的大众群体。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任俊文,2005年开设《山西民歌赏析》,学生们称他的《山西民歌赏析》课是最能享受山西民歌魅力的课程,有媒体更是为他冠以“岁月留声机”的雅号。到2016年,这门课程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走出课堂、走入高校,目前已经到过19所院校,举办过28场《山西民歌赏析音乐会》。山西民歌的众多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都受邀到课堂或剧场,义务为学生和观众讲解和呈现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歌。任俊文老师也得到了山西省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应创新山西民歌的传播机制,既要通过高校系统化教育方式,为山西民歌传承注入新的力量,更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培育山西民歌欣赏和传承的大众群体。
三、培养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新人
山西民歌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非物质文化传承者,但大多年事已高,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开花调代表性传承人刘改鱼老师已85岁高龄,河曲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辛礼生老师已过世。会唱民歌者中人才济济,但能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性传承人的却寥寥无几。辛礼生老师曾说:“民歌原本不是站在舞台上唱的,而是面对天,面对地,面对羊群,面对劳动,面对自己心上人,有时就是面对自己唱出来的一种东西,这样的歌中包容着一种久违了的真切、久违了的感动。”也就是说,民歌是脱胎于原生态的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要有天赋歌喉,还要能够长期浸润在原汁原味的乡土民俗生活,深深了解那片土地,深深体会那片土地上民众的生活和情感,这样才能用那片土地上民众的语言演唱出属于那片土地的原汁原味的民歌。因此要创新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育机制,以政府机制为辅、以市场机制为主,通过“双机制”发现和培育新人,发掘出真正具有“山土野”特色的山西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山西是一个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地方,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积淀,山西民歌传承千年,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面对新时期的诸多挑战,山西民歌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要创新山西民歌的传承发展之路,推动高校和民间、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山西民歌创新发展。(作者: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宫 陶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