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溯源红色宣讲发展实践、探索红色宣讲发展历程、充分实现红色宣讲的文化价值,是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红色宣讲;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实践溯源:以宣讲为载体,发挥精神引领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关于青年学生宣传工作的经验[1]。恩格斯在莱茵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宣传和组织工作,他和巴门、科伦、波恩等社会主义者建立联系,利用集会向广大无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除了利用集会进行宣讲外,马克思与恩格斯还十分重视多种宣传媒介的使用,如利用报纸、杂志、招贴、书籍、书信、美术文艺作品等宣传载体,达到更好地向青年学生宣传共产主义观点的效果。这些实践经验对今天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青年大学生的宣传工作、提升其精神境界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极为重要的宣传资源。毛泽东多次宣传和号召广大青年学生“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到底”[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宣传体系,包括广播、电视、文艺、戏曲等多个方面,应用于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的红色宣讲实践更加注重互动性、创新性和专业性,宣讲实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座和宣传手册,而是建立在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的基础上,体现在对大学生“自觉性”的引导与启迪方面,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党继承了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宣传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等优良传统,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社会状况,与时俱进地创新宣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二、理论探索:以宣讲为手段,熔铸青年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必经之路,是大学生精神自立、精神自信、精神自强的统一。
理论宣讲运用多样化宣传手段,通过典型示范进行社会渗透。红色宣讲的作用是在新时代下创新发展宣讲方法、丰富宣讲内容、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
红色宣讲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手段,始终围绕党的革命、改革、建设理论等重点宣讲主题,通过鲜活的故事与生动的案例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增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思想认同。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情怀,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红色宣讲活动,是青年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红色宣讲活动有利于变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为多元化的话语,促进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以红色宣讲活动为载体,帮助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精神生活发展目标,能够使他们在高层次的目标指引下明确自身的存在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涵育高尚的情操和情感,在化解风险挑战和克服困难中锤炼意志品质与责任意识,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中充分展现本质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境界不断提升。
三、价值旨归:以宣讲为阵地,内修大学生“三气”
以知促行,坚定大学生之“高志气”。理论宣讲是思想性很强的工作。红色宣讲的理论研究,既要深度思考、探寻规律,又要掌握理论的精髓和要义,正确指导宣讲实践,为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工作“提质增效”,坚定大学生的高远志气。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大学生实现了精神独立,成长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这个过程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形成成熟的心智和稳定的心理品质、确立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相符合的价值观、树立理想信念等,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关系中不断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是不断实现精神超越以追求完善的精神生活的过程。
以行促知,锻造大学生之“硬骨气”。在宣传内容中,一要选取具有实际宣传价值的素材;二要注重理论的创新发展。在宣讲者方面,恩格斯指出,“党的政论家还需要具有更多的智慧,更明确的思想,更好的风格和更丰富的知识”。宣讲者必须是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人。另外,宣讲者要创新宣讲形式。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青年学生也乐于通过互联网快捷、全面地获取时事政治、国际新闻、社会舆论等方面的信息。因此,红色宣讲者在确定宣讲主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并调研青年学生的关注点,选取听众关心关注的话题、能够彰显国家风貌和大学生风采的话题、能够把建议主张升华为实际行动的话题,并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知行合一,培育大学生之“厚底气”。在红色宣讲实践中,要明确宣讲面对的主要对象群体,满足并尊重宣讲对象的需求。他们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会阅读会思考,认真对待宣讲对象是达到宣讲目的的关键所在。一是了解宣传对象的兴趣,二是使宣传内容适合宣传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给予其表达看法的机会与平台,切实提升其参与度。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群众为国家前途、为理想信念而艰苦奋斗的艰辛历程中,在社会历史洪流的洗刷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大学生学习红色历史、体悟红色精神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自我情感的熏陶。红色宣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有利于其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其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芽计划:双减背景下大中小学‘三链协同’红色宣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0001);河南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HDXJJG2022-052);河南大学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性课题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认同及其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420121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温柳婷 张远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