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山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和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主办,中国电信山西分公司承办的“2023年数字赋能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山西省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来自省内外钢铁、能源行业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山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主任茹世祥主持开幕式。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孙小亮在会上强调,节能与提高能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能源系统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以合同能源管理为核心的节能服务产业,是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碳工作的重要力量,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勇介绍,作为山西第二大传统支柱产业,2022年我省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0.13亿吨的6.34%,排名第5位;不锈钢产量4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1.8%,排名第二;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主营收入4666.5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1%,位列全国第10位;已有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国家平台,在建6个。全省冶金企业要把握大方向,找准切入点,大力拓展数实融合新场景,率先推进产业链和专业镇数字化转型。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副总经理李若朋表示,中国电信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云服务商和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及唯一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各次重大政务活动指定的国家级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将更好支撑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山西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参与力量。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处处长常拓、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资分院助理研究员陈晓露博士、中国冶金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栾绍峻等专家,分别作《国家冶金行业发展政策解读》《双碳标准化助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冶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及评价体系研究》《冶金能源数字化》《标识解析赋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智化转型实践》《智能化、数字化系统为钢铁制造赋能的实践应用》《钢铁行业能源环境管控数字化实践》《数字化助力冶金行业产业链企业转型》《山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思考》等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
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协会负责人李卫东、海尔集团山西分公司总经理杨佃振、丰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高宏涛、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于飞、北京中环鑫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晶、北京同达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震、山西天元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亮等企业代表先后做交流发言。
王丑龙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