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理论交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

  摘要:青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青年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未来网络空间生态治理的走向,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厘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路径,对于提升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奏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产生了诸多新经济增长点,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然而,我们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网络信息庞杂交错,在一个爆炸性的信息场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社会思潮和不良价值观,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

  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施以规范、教育、干预的手段,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朝着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

(一)教育内容供给相对落后于现实需要

  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构成一般为00后,作为与互联网同生共长的一代,00后大学生触网时间相对较长,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化发展,与之相对的是尚停留在原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长期固定,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批评的原因。面对陈旧老套的教育内容,部分大学生往往学而不信,信而不行,于是导致网络空间中,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内容供给难以精准对接需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教育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二)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丧失优势地位

  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去中心性、泛娱乐化、即时性等均是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其中,网络空间的平等开放性使网络交往主体打破了以往固有的社交圈群限制,多种主体以一种平等的、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中进行交往。而传统教育方式更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的交流方式往往是单向的,师生交往很难达到理想中的平等状态。这种矛盾冲突使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产生了负效应。且高校教师相较于大学生而言,获取网络信息的速度常落后于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明显不及大学生,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在选择教育方式解决有关问题时很难做到有的放矢。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

  面对高等教育变革新时代,高校要发挥传统思政教育优势,拓宽互联网思维,运用网络手段革新内容供给。同时,还应立足新时代、新特点,与时俱进发展,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一)奏响主旋律 保障高质量内容供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在保障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和供给方法。首先,面对网络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场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锚定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其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调节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部分的特殊教育,教育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只有真正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背后深藏的原因,才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明显信息差时,有必要对教育内容和供给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保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

(二)立足新时代 建设高素质政工队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若停留在原地,会日渐落后于时代,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陈旧固化的教育内容可能使部分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行事死板、方式僵化、思想落后的政工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是权威的代表,教师所传授的价值观往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而当权威被打破时,所有的教育内容也就会失去可信性。因此,高校应打造一支具有现代锐利眼光、能够掌握新兴互联网技术、职业素养过硬的高质量政工队伍。如,开展宣传工作,树立政工队伍的平等教育观;组织网络技术培训,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的素养等,推动政工队伍与时代发展对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技术变革加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显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一日之功,而依托网络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交往主体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打造多方协作教育体系,与各方主体形成合力,才能使其真正行之有效,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闫雪琴,刘永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2):90-95.(作者: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美琦 边雪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