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现实国情而走出的一条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引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要通过认识其“关键点”、领会其“关键事”、投身于“关键路”,准确理解其内在蕴含的本质要求。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未来奋斗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客观条件。纵观历史,西方的现代化实质是资本的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无序扩张的基础上的,“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它不得不借助生产分工的名义,把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脚步遍及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我们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更要悟透其终将“自我毁灭”的历史必然性。回溯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宽阔的历史眼光和高超的历史智慧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更加壮阔的历史新局面。当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局面成为探索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关键论题。中国式现代化,是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关键支撑。此时此刻,我们之所以更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在新时代中华大地上执笔擘画浓墨重彩的时代答卷,一定程度上要归结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伦理释源、道路展望与理想聚力。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要真心实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这不仅是认识论,更是方法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纵观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已然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样本。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迈进的历史窗口,因而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脚步持续加快。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具有实质性进展。我们应当继续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干参与现代化进程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色,全面夯实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最终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灵活应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构建内涵破除前方所面临的困难,让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变革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青年在新征程上施展才华本领的“关键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我们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从一开始就洋溢着青春气质。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八岁;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时只有三十四岁。在时空四维交界处,历史的后馈性与前瞻性正在交织,当代青年继续向前追梦的“加速度”已然具备。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超预期因素引发的风险增大。而当代青年生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年代,更应该对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青年是堪当大任的——在艰难的创业实践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处处昂扬着独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斗志。我们当以“内核青年”自称,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眼光审视新的伟大征程,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阔步前行。面向新时代,当代青年必须拿出十足的精神、百倍的干劲,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伟大创举,其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解答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当代中国青年唯有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准确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真正地将中国式现代化入脑入心、悟深悟透、落细落实,才能激发出更加深厚的历史驱动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功绩。(作者: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政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