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2版:思想纵横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金融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有别于传统金融学所遵循的绝对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设,行为金融学侧重于分析非理性的投资者由于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好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做出最优决策和判断的行为,本文将结合行为个人的日常行为与投资,从个人日常生活与投资中“非理性”的行为和借助行为金融学做出“理性”决策两个维度具体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金融;非理性决策;证券投资

一、个人日常生活与投资中“非理性”行为的解释

  (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实际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实际的权重。这种现象在投资者中普遍存在。“327国债期货”风波中,正是由于投资者管金生对保值补贴率的错误判断和过度自信引发的大量做空行为,万国证券遭遇严重损失,濒临破产。
  (二)损失厌恶和展望理论
  从主观上看,人们会尽力避免那些可能产生后悔感觉的行为,而积极寻求那些能够产生自豪感的行为。笔者有多次资产损失的原因都是股票的延迟卖出,如在买入某只股票后,很快该股就出现了大幅下跌,尽管在心理层面已经认定该股股价不会回升,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选择继续持有,想要等待未来股价回升后再卖出,但该股却持续下跌,直至不得已卖出后才发现相较于及时止损,延迟卖出会导致更加惨烈的损失,这其实就是损失厌恶心理和处置效应导致的错误决策。
  应用行为金融学对此作出解释,投资者存在损失规避的心理倾向,具体体现在价值函数的表现上:盈利部分的价值函数为凹函数,亏损部分的价值函数为凸函数。当证券盈利时,会担心市场后续变化对既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会尽快卖出证券;而证券亏损时,投资者为避免发生真正的损失会保留亏损证券,表现出风险偏好。
  (三)个人情绪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表明个人情绪也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许多公司往往会选择人们对市场处于乐观情绪的时期上市,因为当市场投资者情绪普遍乐观时,市场的交易量会大幅提升。
  不同情绪对于决策的影响和收益会产生不同影响,当天气晴朗、心情愉快时,投资者甚至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入一些波动较大的股票来博取高额收益,认为自己的决策会带来较大的收益;当天气不好、情绪低落时投资者会不自觉地放大负面情绪对股票的影响,作出风险规避的决策;相比之下,当投资者的情绪比较平静时,对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会更准确,作出的决策也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二、借助行为金融学作出“理性”决策

  (一)利用“羊群效应”反向定律
  人类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独立决策的,而是基于对周围人行为的一种“模仿”,即人们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放弃自身的信念和偏好,选择与群体行为相似的行为。在经济学上,“郁金香泡沫”“次贷危机”和“互联网泡沫”都是羊群效应引发的代表性事件。
  以A股市场为例,市场中散户众多,缺乏理性的投资者往往会在股市上涨时跟风买入,导致股价上涨,而在股市下跌时,同时抛售,加速股票下跌。因此,当遇到大量投资者同时买入或卖出某种股票时,应该先进行理性判断、避免盲从,当“羊群效应”出现时,投资者可以采取与大多数投资者相反的行为来获得收益;当大多数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时候,股票的市场价格会降低,此时选择购入股票,待股票价格重新回升时再卖出。
  (二)利用“日历异象”作出决策
  行为金融学中对于“日历异象”的介绍包括“一月效应”“周内效应”和“节日效应”。概括来说就是每年一月,由于投资者在新一年的开始阶段比较乐观和积极,所以股市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的收益率,一周中星期一投资者由于即将面对一周的工作比较消极,所以平均收益率比其他任何天的收益率都要低,而节日前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与其他时期的市场收益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三)规模溢价的应用
  规模溢价是指与大公司相比,小规模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较高,其原因是市场上有关小规模公司的信息较少,受到吸引力效应的影响,投资者更倾向持有大规模公司的股票,而小规模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会设定更高的收益率,因此作为投资者,选择小规模公司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四)行为金融学相关公式的应用
  对比行为金融学理论和传统金融学理论来看,二者对于同种金融产品的定价公式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传统金融学认为开放式基金中,净值上涨的基金会因为投资者的追捧而供不应求,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开放式基金赎回异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部分行为金融学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还可以作为传统金融学假设模型和公式的补充,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进行应用。
  (五)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其他应用
  除了投资者角度,公司和管理者也可以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决策,如在市场投资者乐观时进行公司的上市、选择合理时机和方法进行融资、兼并与收购等。
  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投资者的心理创造一些金融产品,应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知识在新的金融理论指导下进行金融创新。(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李胜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