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定要求,思政课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思政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力。本文分析了思政课教育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当前现状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品”“技”兼优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思政教学;路径
一、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教育目标存在一定差异。高职院校受办学特征影响,其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高职院校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践行职业要求,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动态,只有综合了解所学专业才能顺利入职。所以,高职院校更注重竞争力培养。较强的竞争力才能立足社会和企业。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未来角色的转化,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岗位职责,要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贯彻落实教学宗旨,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充分了解职业发展动态,把握学习重点,从操作技巧和思想上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二)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
现代网络科技发展迅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理论知识。但由于思政课程以思想教育为主,缺乏实物参考,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也会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由此可见,由于思政课的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认真接收教师传授的思政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客观需求为起点,转变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思政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学融入教学改革中,将教学理念和专业需求作为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及问题
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要以个人条件为基础,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将学生素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合力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正确思想引导
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现状不尽如人意,就业人员会遭遇超负荷加班、不公平待遇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毕业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例如,对于“00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工作现状的不满更加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有些学生生活的环境较为宽裕,容易产生享乐主义思想,崇尚金钱主义,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妄图“一夜暴富”,这些错误思想,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纠正。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就要从思政课教育学习入手,进行正确引导。
(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背离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而具体的实践活动反之又可以丰富理论知识,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会随之提升。虽然高职思政课程中包含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意识进行教育指导。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只注重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无法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培养出具备高职业素养的学生,以推动国家建设。目前,高职院校要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作为主要教学核心。
(三)市场经济影响高职思政教育的效果
网络的发展,新媒体进入大众视野并融入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相较之前沟通更加便利,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了来自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思政教育对学生道德培养的作用却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教学路径
高职思政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为了能够使之得到有效改进,就应做出必要调整,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职业素养与思政课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精心设计,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以身作则端正教学态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需要设置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的切入点,课程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实现职业价值。
思政课程对高职学生而言相对抽象,而专业课程相对具体,每个学生道德修养和价值观都有所差异,有些学生对高深抽象理论难以理解,缺少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而思政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影响,能从更深层次规划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思政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力,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恰当的切入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方法,将行业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现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程应立足实际,增加针对性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可以将课程所学专业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寻找职业价值,并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为毕业后进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完善的教学模式会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三)协同助力,共同提升职业素养
为了促进思政课程与职业素养的融合,需要摈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也要与教师保持高度的契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技能学习为基础,同时注重思政课程的思想教育,将两者充分融合,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四、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要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同时要注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课程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助力。
基金项目:1.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k2021A1174;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2年度专项研究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WHDHSZZX2022055。
参考文献:
[1]孟蕙.简析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 2020(10):2.
[2]徐指云.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J].活力, 2019(16):2.(作者: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