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教育园地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研究

  摘要:心理问题会直接和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健康、学习和工作。目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如何借助多方面力量给予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足够帮助,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解决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称,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加剧了这一状况。在2020年,全球抑郁和焦虑患者暴增了25%。其中不乏有青少年患者。所以,重视小学生心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数量有所上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问题成因,提出心理问题解决措施,帮助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情感缺失,形成自卑心理

  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留守在家中,由家中的其他长辈照顾。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而长时间不与孩子联系,他们认为只需要满足孩子的温饱问题即可,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学生长期处于缺少情感关怀的状态,无人倾诉,与人相处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逐渐会产生焦虑感和自卑感。

(二)缺少沟通,易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农村小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情感沟通,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又不愿表现出来,甚至羞于表达。这种状况增加了长辈和监护人与其沟通交流的障碍。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小学生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加之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当家长不能对他们的爱好产生共鸣和理解时,会造成他们内心的不满,故意表现出不服从家长、老师的行为。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这些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易怒、孤僻偏激、自负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缺乏动力,易产生厌学心理

  许多农村小学生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是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不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也忽视自己的学业成绩。二是一些只关注学习成绩结果的家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家长只一味地注重成绩,不关注平时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过问孩子存在什么学习问题,只是在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时责怪与惩罚,导致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意志障碍,易变得意志力薄弱

  家里独生子女或者隔辈照顾的娇生惯养长大的小学生会表现为意志薄弱,不论说话、做事都经不起外界的打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别人不经意的批评对他们的内心就是莫大的伤害,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会显得无所适从,只能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时间久了,会将他们本来就很薄弱的意志力变得更加薄弱,于是,这种逃避方式便成为长久、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问题成因
(一)自身原因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在认知层面也还有待提升,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错误引导。与此同时,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自身行为和外界的关系,做事往往随性而为,考虑事情比较片面,遭遇压力时也无法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影响很大。这里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家长在教育中缺位,学生缺少关爱。二是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在教育上实行专制制度,对孩子进行命令式教育,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逐渐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学校因素

  学校不重视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科老师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一片空白。

(四)教师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团队老龄化严重,年轻教师较少,这就意味着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数量不足,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较为缺乏。心理学知识储备不到位,教学方式使用不恰当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五)社会因素

  国家对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度不够,导致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师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备不足。再者受环境影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农村学生也可以接触到电脑游戏、网络短视频等,学生虽然能从中了解外界、获得快乐,但也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负面影响。

三、解决措施
(一)学校方面

  首先,在教师选聘方面,要尽量聘用一些热衷于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待遇、拓宽晋升渠道等方式,加大农村小学教师人才选聘的吸引力,以此逐步化解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在教学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相关主题班队会活动。同时,培养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最后,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有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及时进行关注和指导,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使其健康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方面

  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经常学习新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此外,处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发展和成长时期,心理很容易发生变化,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合乎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尊重,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优点,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

(三)家庭方面

  家长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对象,家长能否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成长轨迹。所以,家长需要提升自身意识,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家长要注重家校合作,与教师共同教育孩子,从而有效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要与老师密切联系、交流沟通。

(四)社会方面

  一是在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家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二是完善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各学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三是要争取社会支持,改善教育环境。因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给小学生创建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责任。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在使用信息化设备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错误观念的影响,所以相关管理单位要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净化网络整体环境,同时推出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应用模式、网络平台等,让小学生可以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政府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为小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要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

四、结语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其健康成长,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协同发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
  [1]王兴颖.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基础教育论坛,2023(05):109-110.
  [2]杨璐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2(21):4-6.(作者:吉林师范大学 徐珊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