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理论交流

关于财政投入科研的一种新补充方式——悬赏的思考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利用财政悬赏机制来促进我国自主科研,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自主科研研发的难点及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弊病,通过探讨财政悬赏机制的好处及其适用于科研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财政投入;自主研发;悬赏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国除了继续发挥中国制造优势之外,还应逐步加强自主科研研发,但是基础科研因其难度大、投入多、消耗时间长、短期看不到收益等特点,难以引起各产业、行业、企业等的研发兴趣,而完全依靠政府引导某些科研院校与产业合作采取项目申报制这种广撒网的模式,对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广泛调动各类人才的科研积极性,也为了降低财政投入成本,笔者建议考虑财政悬赏机制,即通过悬赏一定科研经费奖励,来提升全社会各界人才参与自主研发的积极性。通过海选找到优秀的方案及其他备选方案,用低成本的科研经费尽快获得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促进某些存在技术短板的实质性自主研发获得成功。

一、目前国内自主科研研发的难点及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弊病

  第一,个人、自主机构或企业搞科研的投入成本太高,科研项目也经常难以有所突破,投入不一定获得产出,这些原因导致社会对科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二,相关研究人员互相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少,难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术研究氛围。第三,目前财政投入科研专项经费多数拨给了申请项目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等,只能圈定部分人才进行研究,而没有圈定全部相关人才,科研项目也有可能因此受限。第四,研究机构先拿到财政科研经费然后开展研究的模式,使部分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申请财政资金的前期申报项目文案上,而不是放在科研本身上。

二、悬赏方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笔者建议,把最需要研究的科研问题及截止时间公布在财政部官网及其他主流媒体上,同时列出财政悬赏的金额,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名额数量,以及中奖成果的评选具体标准。因多数科研项目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笔者建议悬赏的对象为研究方案及初步成果。鉴于专利属于已经取得专利费的、社会可以使用的成果,因此悬赏的对象不考虑专利,而是对未知未决研发问题的悬赏。鉴于科研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因此悬赏时间为至少一年左右,因此此项财政投入会出现跨年预算的可能。
  第二,海选所有投入的科研方案或成果,请科研领域方面的研究院、专家团进行集体评审,选出前几名方案成果,整个评审过程中,组织者、评审专家等都应签署对研究者知识产权保护的保密协议。
  第三,入选前几名的科研方案成果,可以将其发明者及成果名称在网站及媒体公示,避免抄袭、雷同等诚信风险。如果所有参选方案都不合格,则不再进行后续流程。
  第四,公示无问题后,给予获奖人或机构财政悬赏奖金。
  第五,鉴于科研需要长期投入支持,因此可以在中奖者中奖后,继续签订合作协议,商量后续科研持续投入支持的相关事宜,后续财政投入方式将不再是悬赏方式。
  第六,针对未中奖的其他方案,后续可以由科协等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科技研究论坛,促进多方学术交流,给予其他参与者广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从而提升整个行业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第七,为了稳定已有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队伍,对于已由财政供养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从经费保障上应该继续沿用原有财政投入方式,以便维持一定数量的社会科研机构人员继续进行常规性研究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转。本文所提到的财政悬赏方式,针对的是需要攻坚克难的新短板、急需国内自主研发的新的科研难关等,这些科研项目可以考虑增加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的新投入方式——财政悬赏方式。过去的科研项目申报制与财政悬赏方式可以结合使用。
  此文旨在抛砖引玉,欢迎财政同仁及专家不吝赐教指正。(作者:北京市财政局国库处 周含)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