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高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现存问题,探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应对策略,为教师的职业化发展、终身学习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教师;线上教学
一、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
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不断发展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成效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密切相关。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较为单一,将教育信息化简单的等同于网课、线上教学,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等同于多媒体操作水平等粗浅概念[1],缺乏对信息化教学基本内涵、价值理念、实践操作等内容的深入理解;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与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升重视不足,对信息化教学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传统授课模式学习效果更好,对于信息化教学方式接受度较低。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大
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稍有不足,而且教师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一方面,资深教师长时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更多以口头讲述、板书为主要教学方式,虽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操作一些基本的多媒体软硬件,但对于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学习、信息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较为欠缺[2]。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虽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积极,但是受高中阶段升学压力、教学任务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等,使得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对于学生学习质量与听课体验的提升收效甚微。
二、提升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打破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刻板印象与固有观念[3],积极学习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价值与理念,提高对信息化素养水平建设的重视度,在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课程设计、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只有观念摆正了,行为上才会真正践行。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
开展系统化、结构化的培训是提升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举措。高中学校应当根据本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实际状况,从培训内容、教学实践、考核测评三个方面开展阶段性与长期性并存、体系化与个性化并举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奖励体系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部分高中学校在教学评价方面偏重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考核。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学校应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纳入教师考核评价的范围之内,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素质,促使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高中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在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实践、成果展示等方面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初兰保.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九).[出版者不详],2023:4.
[2]单莹.试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2):62-64.
[3]董鹏,顾亦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155-157.(作者: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