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偏关县窑头乡陈家营村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狠抓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和重大项目落地,有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增收和文明村风建设。
紧靠209国道的陈家营村,包含陈家营、阴窝沟、寺儿沟、前虎头、桦林沟、辛庄窝、王家窑、张家埝、薛家嘴、刘家窑共1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708户1507人,其中一般户542户1081人、稳定脱贫户149户388人、监测户18户37人,常住人口214户383人,村域面积4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233亩,耕地面积10900亩,人均耕地7.2亩。在脱贫攻坚中,该村先后争取上级产业发展资金210万元,其中,种植业121万元,主要发展渗水地膜谷子、地膜黑豆、脱毒马铃薯等;养殖业89万元,主要用于养殖羊和猪,现存栏羊1500只、鸡430只、驴24头,脱贫户户均增收12000元左右。有54户还安装了户用屋顶光伏电站,装机规模3千瓦,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去年,这个村又规划实施了370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提高了谷子、玉米等农作物产量。
2017年8月,陈家营村村民杨永富牵头成立了偏关县健康天下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兴一个市场、活一个产业、举一个龙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施“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运作方式,走出一条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有机谷子、土豆、高粱、玉米等种植,还投资140多万元在杨家洼村新建占地1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辽宁盖州绒山羊规模养殖场,成为集杂粮、牧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农牧产品销售、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偏关羊肉“地理标志授权企业。
2021年,陈家营村争取上级产业衔接资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中国建筑研究院援建资金,并自筹260万元,建成包括甜糯玉米仓储窑、冷链生产线、炒货加工厂等1332万元固定资产的甜糯玉米种植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以每年106万元的价格,租赁给五寨正道农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甜糯玉米种植3千亩,年产量达1千万穗。去年底,租金全部到账。村集体收入也因此由2019年国道占地补偿50万元、2021年光伏收入32万元,一下子突破100万元大关。此外,在去年“清化收”工作中,该村清理集体经济合同12份,确认正常者10份,规范口头合同2份,清收土地租金14000元,新增土地资源92.8亩,已按规定发包。
今年51岁的陈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建军告诉记者,“我们这儿产的甜糯玉米品种很多,颜色红、白、黑都有,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公司在秋季2个月里,每天要用200人,打包、装箱子、剥皮、切头去尾。我们村只有50~60人,还吸引了周边不少村民就业。”正道农业有限公司的入驻,不仅强力带动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而且通过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150万元。
窑头乡党委副书记刘瑞生强调,产业振兴切实推动了这个村乡风文明建设。2022年3月,在驻村帮扶单位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支持下,陈家营村办起了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的“爱心超市”,货品有电饭锅、电风扇、锄头、镰刀、洋镐、筷子、牙膏、牙刷等,丰富多样。2021年5月10日就下到陈家营参加帮扶的工作队员段志军表示,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每年一次性给补助5万元,用于购买老百姓日常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村民根据参与集体公益劳动(活动)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配合村内工作等获取的道德积分,结合“星级文明户评选”,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商品,有效调动了普通群众参加集体活动、养育文明家风和良好道德的积极性、主动性。
刘娟娟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