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理论交流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与坚守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以应对教育环境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牢记教育的本质,牢记自身作为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这些角色也是教师角色转型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角色重塑;教师坚守

  进入21世纪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将人类推向“人机协同、共创共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大规模的教育变革成为必然(1)。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面临着如何胜任智能时代的教学这一全新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
(一)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向信息知识的筛选者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师视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认为他们是“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过去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和教师学习和接触知识。但是进入21世纪后,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由传统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信息知识的筛选者。
  所谓“信息知识的筛选者”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按照学生的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且积极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信息知识的筛选者,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数据素养”,利用大数据挖掘、筛选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推荐更符合其个性特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2)。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成长的摆渡者

  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具有思维引导和情感反馈功能,所以教育过程还需由教师完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从各大平台获得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传统的“授业解惑”已经不再只有教师可以做到,人工智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学生的疑惑。所以,当人工智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在学生思想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并且给予他们关怀、陪伴与认同,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积极主动地面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成长的“摆渡人”,应明白教育的使命从来都不仅仅是为学生传输知识,而是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原动力,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坚守

  机器是冰冷的,但是教师是拥有情感和温度的。所以,即便现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也要保持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住自身作为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做好角色坚守。

(一)引导者

  知识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递进式上升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体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陪伴者、指导者,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者,是学生的解惑者和人生导师。比如,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整、准确的解题思路,但是这些就像是每本书后面的标准答案,学生知道了解题过程,但是下一次面对同样的题目可能还是不会,因为人工智能不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能一一进行针对性讲解。但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具体的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体现的是教师的“解惑者”这一角色。当一个学生陷入迷茫的时候,教师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这就是教师“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体现。

(二)学习者

  学习者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显著的角色之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时代潮流。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主动适应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重新审视与定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技能,积极开展课程研究。教师还应掌握自身角色的行为与规范、权利与义务、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等,不断地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扮演好“学习者”这一角色。

(三)研究者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要成为教育行为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探索学生的发展潜力,开发课程资源,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且积极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课程的可行性出发,调整、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要想做好“研究者”这一角色,就要富有研究精神,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把各种教学理论具体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然后实现精准施教。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扎根于教学实践中,成为一名教学“研究者”,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认真找出问题并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技术与教育进行融合,促进个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真正的教育研究者。

三、结束语

  教师不会被科技所取代,但是不会使用科学技术的教师是一定会被取代的,会被那些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并且能够将技术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取代。我们要知道的是,时代永远在发展,科技永远在进步。我们变革的永远都是工具,坚守的永远是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且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成为合格的“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R].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2018.
  [2]吴云.从技能师傅到知识导师:模糊定位下教师的角色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38-41.(作者: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杜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